最新刊期

    2024年第49卷第12期

      论著

    • 最新研究发现,高血糖通过增加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前体加剧脊髓缺血再灌注损伤,拮抗其表达可改善神经损伤和运动功能恢复。
      罗伟, 缪雪梅, 刘涛, 熊熠宇, 戴茹萍, 李卉
      2024, 49(12): 1875-1884. DOI: 10.11817/j.issn.1672-7347.2024.240198
      摘要:目的目前脊髓缺血再灌注损伤(spinal cord ischemia-reperfusion injury,SCIRI)仍缺乏有效的防治手段,一直是脏器保护领域的难点和热点。高血糖可以通过多种机制导致神经损伤,是围术期常见的问题,但是对SCIRI的影响及机制尚不清楚。本研究探讨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前体(precursor of brain-derived neurotrophic factor,proBDNF)在高血糖诱导SCIRI模型小鼠中的作用机制。方法将8周龄雄性C57BL/6小鼠随机分为对照(Vehicle)组和糖尿病(diabetes mellitus,DM)组;DM组经腹腔注射链脲佐菌素(streptozotocin,STZ)联合饮用10%糖水构建DM模型小鼠,Vehicle组腹腔注射等体积50 mmol/L柠檬酸钠溶液(pH值为4.5);将小鼠空腹血糖水平≥11.1 mmol/L判定为DM模型构建成功。Vehicle组和DM组均通过夹闭降主动脉进行SCIRI造模,假手术(Sham)组只暴露降主动脉,不进行阻断。采用Basso小鼠运动功能评分量表(Basso Mouse Scale,BMS)及其子量表(sub-BMS)评估各组模型小鼠下肢运动功能,采用旷场实验评估模型小鼠自主活动能力。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染色观察脊髓神经核抗原(neuronal nuclear protein,NeuN)和proBDNF的表达变化;采用实时反转录聚合酶链反应检测脊髓组织中白细胞介素-1β(interleukin-1β,IL-1β)、白细胞介素-6(interleukin-6,IL-6)和肿瘤坏死因子-α(tumor necrosis factor-α,TNF-α)的mRNA表达水平。观察proBDNF单克隆抗体(monoclonal anti-proBDNF antibody,McAb-proB)干预对DM模型小鼠SCIRI的影响,随机将DM模型小鼠进行分组,其中DM+SCIRI+McAb-proB组SCIRI造模前30 min经腹腔注射proBDNF单克隆抗体100 μg,DM+SCIRI+Vehicle组经腹腔注射等量同类型免疫球蛋白G抗体;采用BMS和sub-BMS评估小鼠运动功能恢复情况,并检测脊髓组织中IL-1β、IL-6、TNF-α的mRNA表达水平。结果与Vehicle+SCIRI组比较,DM+SCIRI组BMS、sub-BMS评分以及脊髓NeuN表达降低,运动总距离减少,运动速度降低,proBDNF表达水平以及IL-1β、IL-6、TNF-α的mRNA表达升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或P<0.01)。与DM+SCIRI+Vehicle组比较,DM+SCIRI+McAb-proB组BMS、sub-BMS评分升高,脊髓组织中IL-1β、IL-6、TNF-α的mRNA表达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或P<0.01)。结论高血糖通过上调proBDNF表达加剧SCIRI神经损伤和炎症反应程度,延缓运动功能的恢复,而拮抗proBDNF表达能改善DM模型小鼠SCIRI造模后的神经损伤和运动功能。  
      关键词:糖尿病;脊髓缺血再灌注损伤;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前体;神经炎症;高血糖状态   
      341
      |
      191
      |
      0
      <HTML>
      <网络PDF>
      <引用本文> <批量引用> 66499196 false
      更新时间:2025-04-08
    • IL-37抑制恶性黑色素瘤转移的体内研究 AI导读

      最新研究发现,白细胞介素-37能显著抑制小鼠体内恶性黑色素瘤肺转移,有望成为治疗新靶点。
      杨建堂, 付丽丽, 杨焱淼, 林琳
      2024, 49(12): 1885-1890. DOI: 10.11817/j.issn.1672-7347.2024.230570
      摘要:目的恶性黑色素瘤恶性程度极高,早期即可发生转移,预后极差,严重威胁着人类的健康,研究抑制其转移相关的分子及机制对其治疗及预后有重要意义。白细胞介素(interleukin,IL)-37作为抗炎细胞因子,不仅与多种炎症性疾病有关,还具有抗肿瘤作用。本研究旨在通过建立恶性黑色素瘤肺转移小鼠模型,研究IL-37对小鼠体内恶性黑色素瘤转移的作用。方法将IL-37过表达(IL-37 overexpression,IL-37 oe)和Vector质粒分别转染小鼠黑色素瘤细胞B16F1,设置IL-37 oe组(加入转染试剂及IL-37 oe质粒)、空白对照(Blank)组(只加入转染试剂)和Vector组(加入转染试剂及Vector质粒)。C57小鼠随机分为3组,每组3只。分别收集处于对数生长期的Blank组、Vector组和IL-37 oe组B16F1细胞在无菌条件下进行小鼠尾静脉注射。每3天称量并记录小鼠体重。1个月后,采用颈椎脱臼法处死小鼠,分别解剖并分离各组小鼠肺器官及心、肝、脾、肾等脏器,肺器官采图并记录转移结节数;小鼠心、肝、脾、肾等各脏器组织用4%的多聚甲醛固定后制作石蜡切片,并进行苏木精-伊红(hematoxylin and eosin,HE)染色。结果蛋白质印迹显示质粒构建成功。第1、4、7、10、13、16、19、22、25和28天,IL-37 oe组小鼠体重较Blank组和Vector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解剖小鼠肺器官发现肺部肿瘤结节,表明建模成功。HE染色发现 IL-37 oe组小鼠心、肝、脾、肾等脏器组织形态学变化较Blank组和Vector组均无明显差异。3组小鼠的肺组织中,Blank组肺转移的结节数为(24.00±2.08)个,Vector组肺转移的结节数为(24.67±0.88)个,IL-37 oe组为(5.33±1.45)个;IL-37 oe组肺部的转移结节数目明显低于Blank组和Vector组(均P<0.05),而Blank组和Vector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IL-37在小鼠体内能抑制恶性黑色素瘤细胞肺转移结节数,且对小鼠体重及其他脏器无明显影响,有望成为恶性黑色素瘤基因治疗或免疫治疗的潜在分子靶标。  
      关键词:恶性黑色素瘤;白细胞介素-37;转移;B16F1细胞;过表达质粒   
      109
      |
      14
      |
      0
      <HTML>
      <网络PDF>
      <引用本文> <批量引用> 88855555 false
      更新时间:2025-04-08
    • 全球超四分之一人群患MAFLD,研究揭示AMPKα2通过IRE1α-JNK通路调控其进展,为治疗提供新思路。
      赵淑杰, 方伟伦, 韦瑜, 蒙嘉慧, 金乔, 方伟进
      2024, 49(12): 1891-1901. DOI: 10.11817/j.issn.1672-7347.2024.240474
      摘要:目的全球超过25%人群患有代谢功能障碍相关脂肪性肝病(metabolic dysfunction-associated fatty liver disease,MAFLD),但发病机制不明。内质网应激(endoplasmic reticulum stress,ERS)可能参与MAFLD的发生、发展。腺苷酸活化蛋白激酶α2(adenosine 5’-monophosphate-activated protein kinase α2,AMPKα2)作为肝细胞能量代谢的调控因子,是否通过ERS调控MAFLD的进展尚不明确。本研究旨在探讨AMPKα2在高脂诱导小鼠MAFLD中的作用及对肌醇需求酶1α(inositol requiring enzyme 1 alpha,IRE1α)-c-Jun氨基末端激酶(c-Jun N-terminal kinase,JNK)通路的调控。方法构建C57BL/6背景的肝AMPKα2敲除小鼠,同时制备MAFLD模型。实验分为4组:野生型对照组(WT+Chow,给予基础饲料饲养12周)、野生型高脂组(WT+HFD,给予高脂饲料饲养12周)、AMPKα2敲除组(AMPKα2 KO+Chow,给予基础饲料饲养12周)、AMPKα2敲除高脂组(AMPKα2 KO+HFD,给予高脂饲料饲养12周)。实验结束后,检测各组小鼠的血糖、血脂水平及肝功能变化。油红O染色、HE染色、Masson染色和天狼星红(Sirius red)染色分别观察肝脂质堆积和形态学变化;蛋白质印迹法检测AMPKα2、ERS、自噬、凋亡和细胞铁死亡等相关蛋白质表达。结果与WT+Chow组比较,WT+HFD组小鼠血糖、谷氨酸转氨酶(alanine aminotransferase,ALT)和天冬氨酸转氨酶(aspartate aminotransferase,AST)水平均显著升高(均P<0.01);肝细胞出现脂肪变性、空泡样变和肝纤维化,NAFLD活动度积分(non-alcoholic steatohepatitis activity score,NAS)显著升高(P<0.001);反映ERS的IRE1α磷酸化水平和自噬标志因子微管相关蛋白轻链(microtubule-associated protein light chain,LC)3II/LC3I蛋白表达显著上调,反映凋亡的Cleaved-Caspase 3、Bcl-2相关X蛋白(Bcl-2-associated X protein,BAX)、B细胞淋巴瘤-2(B-cell lymphoma-2,Bcl-2)蛋白与反映铁死亡的SLC7A11和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4(glutathione peroxidase 4,GPX4)蛋白表达无显著变化(均P>0.05)。AMPKα2 KO+HFD组小鼠血糖、ALT和AST水平均较WT+HFD组显著降低,空泡样变和脂肪堆积程度减轻,p-IRE1α、JNK、LC3II/LC3I等蛋白表达显著降低(均P<0.05)。结论敲除肝AMPKα2改善高脂诱导的MAFLD,可能与抑制IRE1α-JNK通路,进而减轻自噬有关。  
      关键词:代谢功能障碍相关脂肪性肝病;腺苷酸活化蛋白激酶α2;内质网应激;自噬;铁死亡   
      137
      |
      13
      |
      0
      <HTML>
      <网络PDF>
      <引用本文> <批量引用> 88855690 false
      更新时间:2025-04-08
    • HIV感染者/AIDS患者的神经认知功能及其影响因素 AI导读

      据研究,HIV感染者中神经认知功能障碍患病率高达42.6%,研究揭示了影响因素,为早期识别和干预提供参考。
      鲁秋玲, 叶纤, 陈丹, 李杏莉
      2024, 49(12): 1902-1908. DOI: 10.11817/j.issn.1672-7347.2024.230555
      摘要:目的人类免疫缺陷病毒相关神经认知功能障碍(human immunodeficiency virus associated neurocognitive disorders,HAND)在全球人类免疫缺陷病毒感染者/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患者(people living with human immunodeficiency virus/acquired immunodeficiency syndrome,PLWHA)中的患病率高达42.6%,本研究旨在探究PLWHA神经认知功能障碍及其可能的影响因素,为早期识别和干预PLWHA的HAND提供参考。方法以2019年6至8月在长沙市第一医院接受门诊或住院治疗的18岁以上并确诊的PLWHA为研究对象。收集研究对象的社会人口学信息和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uman immunodeficiency virus,HIV)/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acquired immune deficiency syndrome,AIDS)相关信息。采用简易神经认知筛查量表(the Brief Neurocognitive Screen,BNCS)评估PLWHA神经认知功能。该量表包括数字符号测试(Digit Symbol Test,DST)和数字连线测试(Trail Making Test,TMT;分为TMT-A和TMT-B)2部分。BNCS的判定标准:DST、TMT-A、TMT-B中至少1个维度测试得分异常(DST得分<30,TMT-A耗时>60 s,TMT-B耗时>90 s)的患者被定义为神经认知功能受损。结果共375名PLWHA纳入研究分析,神经认知功能受损者共计212例,占56.5%。女性、年龄≥50岁、小学及以下文化程度、已婚/同居的PLWHA群体神经认知功能受损阳性率分别显著高于男性、年龄<50岁、初中及以上文化程度、未婚/离异的PLWHA群体(均P<0.05)。异性性传播途径感染233例,为主要感染途径(62.1%),神经认知功能受损阳性率(69.1%)显著高于同性性传播和感染途径不详的PLWHA人群(P<0.001);WHO临床分期越高,神经认知功能受损阳性率越高(P<0.001);最低CD4+ T淋巴细胞计数<200 个/mm3、感染年限≥5年的PLWHA群体神经认知功能受损阳性率分别显著高于最低CD4+ T淋巴细胞计数≥200 个/mm3、感染年限<5年的PLWHA群体(均P<0.05)。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与最低CD4+ T淋巴细胞计数≥200 个/mm3患者相比,最低CD4+ T淋巴细胞计数<200个/mm3患者发生神经认知功能损伤的风险更高(OR=2.461,95% CI 1.116~5.427);与WHO临床I期患者神经认知功能损伤相比,Ⅱ期(OR=6.005,95% CI 2.906~12.407)、Ⅲ期(OR=6.989,95% CI 2.502~19.523)、Ⅳ期(OR=22.059,95% CI 7.289~66.760)患者发生神经认知功能损伤的风险均增加(均P<0.05)。结论PLWHA人群的神经认知功能受损可能的危险因素有最低CD4+ T淋巴细胞计数、WHO临床分期,即最近CD4+T淋巴细胞计数越低、WHO临床分期越高的PLWHA人群神经认知功能受损的风险越高。  
      关键词:人类免疫缺陷病毒;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人类免疫缺陷病毒感染者/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患者;人类免疫缺陷病毒相关神经认知功能障碍;简易神经认知筛查量表   
      77
      |
      16
      |
      0
      <HTML>
      <网络PDF>
      <引用本文> <批量引用> 88855692 false
      更新时间:2025-04-08
    • 据最新研究,治疗前HLMR水平可作为鼻咽癌患者预后预测标志物,为鼻咽癌预后研究提供新方向。
      邓超, 陈醉, 凌捷, 谢阳春, 赵夏琰, 胡春宏, 刘先领, 冯瑜桦, 侯涛
      2024, 49(12): 1909-1918. DOI: 10.11817/j.issn.1672-7347.2024.240194
      摘要:目的外周全血细胞计数可作为多种肿瘤的预后预测因子,但其在鼻咽癌预后中的预测价值仍未可知。本研究探讨治疗前外周血血红蛋白×淋巴细胞/单核细胞(hemoglobin×lymphocyte/monocyte ratio,HLMR)水平对接受根治性放疗的非复发转移性鼻咽癌患者预后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805例完成根治性放疗或放化疗的鼻咽癌患者的临床病理资料及随访记录,收集患者治疗前的外周血血红蛋白、淋巴细胞计数和单核细胞计数结果,计算HLMR值,绘制受试者操作特征(receiver operating characteristic,ROC)曲线,并判定患者HLMR的最佳临界值;根据最佳临界值,将患者分为高HLMR组和低HLMR组,使用χ2检验分析HLMR与患者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使用Cox风险模型确定影响鼻咽癌患者总生存期和无进展生存期的独立危险因素。根据独立危险因素建立诺莫图,预测患者的生存率,并利用验证队列进行内部验证。结果ROC曲线显示HLMR对鼻咽癌患者5年生存率的最佳临界值为605.5,多因素Cox回归分析显示:T分期(HR=1.886,95% CI 1.331~2.673,P<0.001),N分期(HR=2.021,95% CI 1.267~3.225,P=0.003),美国东部肿瘤协作组(Eastern Cooperative Oncology Group,ECOG)评分(HR=3.991,95% CI 1.257~12.677,P=0.019),同步放化疗模式(HR=0.338,95% CI 0.156~0.731,P=0.006),HLMR(HR=0.648,95% CI 0.460~0.912,P=0.013)为患者总生存期的独立预后因素。在训练队列中,纳入T分期、N分期、HLMR等因素建立诺莫图预测患者3、5和7年的总生存率,该模型的C-index为0.713,其对患者3、5和7年生存率预测的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744、0.665和0.682,校正曲线分析表明该模型预测的患者生存率与实际观察到的患者生存率具有较好的一致性。上述结果在验证队列中得到进一步证明。结论治疗前HLMR可能是一个有潜力的鼻咽癌患者预后预测标志物。  
      关键词:血红蛋白×淋巴细胞/单核细胞;鼻咽癌;生存率;临床病理特征;预后标志物   
      102
      |
      13
      |
      0
      <HTML>
      <网络PDF>
      <引用本文> <批量引用> 88855396 false
      更新时间:2025-04-08
    • In the field of stress urinary incontinence treatment, a study conducted at the Third Xiangya Hospital, Central South University, compared sensory tests between women with mild SUI and healthy women, revealing impaired two-point discrimination ability in the pelvic floor region for those with mild SUI. This research provides reference values for two-point discrimination thresholds in this area.
      张秀兰, 周成玉, 严文广, 李旭红, 王昭君, 周艳华, 谢芬, 范帅
      2024, 49(12): 1919-1926. DOI: 10.11817/j.issn.1672-7347.2024.240310
      摘要:目的在临床实践中盆底感觉训练常用于治疗压力性尿失禁(stress urinary incontinence,SUI),然而目前缺乏关于SUI女性和正常女性之间盆底区域感觉评估比较的研究。关于女性盆底区域两点辨别感觉正常范围的报道也很少。本研究比较轻度SUI女性和正常女性在盆底区域4个感觉测试中的表现,以提供女性盆底区域两点辨别阈值正常范围。方法2023年4月1日至10月30日在中南大学湘雅三医院招募自愿参与本研究的108名正常女性[(32.5±3.6)岁]和90名轻度SUI女性[(32.9±3.3)岁],对她们进行盆底区域的两点辨别觉、重量觉、图形觉和九宫格定位觉测试并比较。结果与正常女性相比,轻度SUI女性的两点辨别敏感度较低,两点辨别阈值较高(均P<0.001)。轻度SUI女性和正常女性在重量感知、图形感知和九宫格定位感知的盆底区域测试中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轻度SUI女性在盆底区域的两点辨别能力下降。  
      关键词:压力性尿失禁;盆底区感觉;两点辨别测试;生产方式;盆底康复   
      90
      |
      14
      |
      0
      <HTML>
      <网络PDF>
      <引用本文> <批量引用> 88855553 false
      更新时间:2025-04-08
    • 最新研究发现,高时间/高空间分辨率脊髓CE-MRA是诊断硬脊膜动静脉瘘的可靠无创方法,具有高敏感度,能清晰显示供血动脉,为术前诊断和定位提供可靠依据。
      苏逸航, 聂吉林, 陈斌, 杨帅, 陈常勇, 廖伟华, 赵晴
      2024, 49(12): 1927-1933. DOI: 10.11817/j.issn.1672-7347.2024.240391
      摘要:目的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igital subtraction angiography,DSA)是目前诊断硬脊膜动静脉瘘(spinal dural arteriovenous fistulas,SDAVF)的金标准,然而DSA为有创检查,还存在电离辐射、碘对比剂过敏等不良反应。高时间/高空间分辨率对比增强磁共振血管成像(contrast-enhanced magnetic resonance angiography,CE-MRA)检查可实现高时间/高空间分辨率的多期动态对比剂增强MRI。本研究旨在评估脊髓高时间/高空间分辨率CE-MRA对SDAVF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收集2021年1月1日至2024年1月1日期间在湘雅医院进行脊髓常规MRI及高时间/高空间分辨率CE-MRA检查,并在2项检查后90 d内进行DSA或手术的患者资料。由2位高年资影像科医师独立观察和评估所有常规脊髓MRI及CE-MRA图像,并将评估结果与“金标准”DSA检查结果对照计算常规脊髓MRI、CE-MRA诊断SDAVF的敏感度、特异度。对脊髓常规MRI、CE-MRA检查与DSA检查结果进行Kappa一致性检验。采用受试者操作特征(receiver operating characteristic,ROC)曲线下面积(area under the curve,AUC)评价二者对SDAVF的诊断价值。结果共纳入符合条件的患者60例,其中SDAVF 47例,无SDAVF13例。常规MRI检查结果有3例假阴性、 1例假阳性;CE-MRA检查结果有2例假阳性、无假阴性。常规MRI诊断SDAVF的敏感度、特异度分别为93.62%、92.31%,CE-MRA诊断SDAVF的敏感度、特异度分别为100%、84.62%。将脊髓后根髓动脉误为供血动脉是造成CE-MRA假阳性的主要原因。CE-MRA图像可清晰显示大部分供血动脉,瘘口定位的准确率为74.47%(35/47)。Kappa一致性检验分析结果表明常规MRI和CE-MRA检查的Kappa值分别为0.814与0.896(均P<0.001),一致性均较好,且CE-MRA优于常规MRI。常规MRI和CE-MRA检查诊断SDAVF的曲线下面积(area under the curve,AUC)分别为0.930与0.923(均P<0.05)。结论高时间/高空间分辨率脊髓CE-MRA是SDAVF可靠、无创的检查方法,具有较高的敏感度,能清晰地显示供血动脉,可为DSA或手术的术前诊断和定位提供可靠的影像学依据。  
      关键词:硬脊膜动静脉瘘;磁共振成像;高时间/高空间分辨率;对比增强磁共振血管成像;数字减影血管造影;敏感度;供血动脉   
      90
      |
      12
      |
      0
      <HTML>
      <网络PDF>
      <引用本文> <批量引用> 88605734 false
      更新时间:2025-04-08
    • 最新研究发现,肥厚型心肌病患者心肌收缩功能受损,与心肌灌注减少明显相关。无室壁肥厚的基因突变携带者也出现早期左室收缩功能异常。心肌声学造影和速度向量成像技术可定量评估患者及一级亲属的心肌灌注和收缩功能。
      余丽, 曾施, 周启昌, 杨祖荣, 黄亿源
      2024, 49(12): 1934-1940. DOI: 10.11817/j.issn.1672-7347.2024.240171
      摘要:目的肥厚型心肌病(hypertrophic cardiomyopathy,HCM)易导致心肌缺血和心功能不全,即使无明显心肌肥厚的基因突变携带者(基因阳性/表型阴性)也易进展成为HCM患者。本研究采用心肌声学造影(myocardial contrast echocardiography,MCE)与速度向量成像(velocity vector imaging,VVI)评价家族性HCM患者及其一级亲属的心肌血流灌注与收缩功能变化,旨在早期评估HCM患者的心肌血流灌注和心功能,以识别家族中基因阳性/表型阴性的危险人群。方法选取确诊为HCM且携带HCM肌小节突变基因的患者35例为G+/P+组;在家族中同期选取30例携带HCM肌小节突变基因但超声检查无室壁肥厚者为G+/P-组;另选性别、年龄相匹配的无基因突变的家族健康志愿者38例为正常对照组,分别行MCE和VVI检查,记录心肌再充盈峰值强度(peak intensity,PI),达峰值强度时间(time to peak concentration,TP),直线倾斜率(the ratio of declining intensity and declining time,dI/dT)及左室整体纵向应变(global longitudinal strain,GLS)、整体径向应变(global radial strain,GRS)和整体环向应变(global circumferential strain,GCS),并比较其差异和分析相关性。结果与正常对照组和G+/P-组比较,G+/P+组PI、dI/dT、GLS及GRS均明显降低,TP明显增高(均P<0.05),且GLS和GRS与PI均呈明显正相关(分别r=0.629,r=0.613;均 P<0.01),GLS和GRS与TP均呈明显负相关(分别r=-0.597,r=-0.571;均P<0.01),与对照组比较,G+/P-组GLS明显降低(P<0.05),GRS、GCS、PI值、TP值及dI/dT值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HCM患者心肌收缩功能受损,且与心肌灌注减少明显相关,无室壁肥厚的HCM肌小节基因突变携带者出现早期左室收缩功能异常,MCE和VVI可定量评估肥厚型心肌病患者及一级亲属的心肌灌注和收缩功能。  
      关键词:肥厚型心肌病;心肌声学造影;速度向量成像;肌小节基因突变;应变   
      59
      |
      9
      |
      0
      <HTML>
      <网络PDF>
      <引用本文> <批量引用> 88855694 false
      更新时间:2025-04-08
    • 在乳腺癌治疗领域,一项新研究引入了剪切波弹性成像参数fmass,发现其与乳腺癌的组织学特征和免疫组织化学生物标志物相关,有助于预测乳腺癌的侵袭性。
      刘旭, 李佶刚, 何英, 王志远
      2024, 49(12): 1941-1952. DOI: 10.11817/j.issn.1672-7347.2024.240398
      摘要:目的剪切波弹性成像(shear wave elastography,SWE)是一种新型定量弹性成像技术,可评估不同组织硬度。本研究引入一种新的剪切波参数-质量特征频率(fmass),评估其及其他剪切波参数与浸润性乳腺癌(invasive breast cancer,IBC)的组织学特征及免疫组织化学生物标志物(immunohistochemical biomarkers,IHC)的相关性,探讨SWE是否可为IBC治疗和预后提供有用信息。方法以病理结果为金标准,收集258个乳腺恶性病灶,患者均接受了传统超声及SWE检查。测量横、纵正交切面SWE参数[最大弹性值(Emax)、最小弹性值(Emin)、平均弹性值(Emean)、整个病灶的弹性值标准差(Esd)]及fmass],分析其与IBC预后因素[包括肿块直径、腋窝淋巴结(axillary lymph nodes,ALN)转移、淋巴管浸润(lymphatic vessel invasion,LVI)、钙化、组织学类型、组织学分级和IHC生物标志物(ER、PR、HER-2、Ki-67)、分子亚型]的相关性。同时根据受试者操作特征(receiver operator characteristic,ROC)曲线分析fmass预测ER、PR表达的效能。结果Emean、Emax、Esd、fmass与肿块直径相关,Emean、Emax、Esd与肿块钙化和组织学分级相关;Emax、Esd与肿块ALN转移、LVI和组织学分型相关。在IHC生物标志物标记的肿块中,fmass与ER、PR均相关(P<0.05),Emean、Emax、Esd与HER-2、Ki-67均相关(P<0.05)。Emean、Emax、fmass与乳腺癌分子亚型均相关(均P<0.05),且在Luminal B[HER-2(+)]乳腺癌中Emean、Emax较高,而在HER-2(+)及三阴性乳腺癌中,fmass较低。在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预后因素中,肿块横切P值≤纵切P值。肿块横切的fmass预测患者ER和PR表达的曲线下面积(aera under curve,AUC)分别为0.73(95% CI 0.65~0.80)和0.67(95% CI 0.60~0.74),最佳截断值分别为76.50和60.66,敏感度分别为72.45%和81.98%,特异度分别为66.13%和45.35%,准确度分别为70.93%和69.77%;肿块纵切的fmass预测患者ER和PR表达的AUC分别为0.74(95% CI 0.67~0.81)和0.65(95% CI 0.58~0.72),最佳截断值分别为131.8和137.5,敏感度分别为69.90%和66.28%,特异度分别为72.58%和60.47%,准确度分别为70.54%和64.34%。肿块横切的fmass更有统计学意义。结论IBC预后不良因素与高Emean、Emin、Emax、Esd和低fmass有关,fmass能预测ER、PR表达情况,且横切数据更有意义,SWE有助于预测IBC的侵袭性。  
      关键词:质量特征频率;浸润性乳腺癌;剪切波弹性参数;预后因素;横、纵正交切面   
      92
      |
      112
      |
      0
      <HTML>
      <网络PDF>
      <引用本文> <批量引用> 73335110 false
      更新时间:2025-04-08
    • In the field of long noncoding RNAs (lncRNA) in angiogenesis-related diseases, research has grown significantly from 2012 to 2022. Expert Liu Y established the most productive author system, which provides solutions to solve angiogenesis-related diseases problems and opens up a new direction for research.
      王子聪, 李冰艳, 周海祥, 陈俊宇, 朱俊烨, 周也荻
      2024, 49(12): 1953-1965. DOI: 10.11817/j.issn.1672-7347.2024.240138
      摘要:目的长链非编码RNA(long noncoding RNA,lncRNA)在血管生成相关疾病如癌症和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等的病理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本研究旨在阐明lncRNA在血管生成相关疾病中的全球研究趋势和热点,并揭示该领域的研究前景。方法检索Web of Science Core Collection (WoSCC)数据库2012年至2022年的相关领域已发表文献。本研究共纳入1 516篇与lncRNA和血管生成相关疾病相关的文献进行文献计量学分析。使用CiteSpace和VOSviewer对相关发文国家、机构、发表期刊、作者、共被引文献和关键词等要素进行分析。结果LncRNA在血管生成相关疾病领域文献的年发文数量呈增加趋势。这一领域的研究在2012到2022年之间总体呈上升趋势,并且在2021年达到峰值。中国是发表论文数量最多的国家。美国是中心性值最高的国家。南京医科大学是该领域发表最多的机构。其中,Liu Y是发文量最多的作者,Wang Y在共被引作者频次中排名第一。Cell是被引用频次最高的期刊。最新突现关键词为血管重塑、功能障碍、心脏、靶点、抑制和肺动脉高压。结论2012至2022年间lncRNA在血管生成相关疾病中的研究呈显著增长趋势,中国为发文量最多国家,美国具备最高学术影响力,新兴热点如血管重塑和功能障碍等为该领域未来研究提供了关键方向。  
      关键词:长链非编码RNA;血管生成相关疾病;文献计量学;CiteSpace;VOSviewer   
      72
      |
      18
      |
      0
      <HTML>
      <网络PDF>
      <引用本文> <批量引用> 88855626 false
      更新时间:2025-04-08

      综述

    • 内皮祖细胞与慢性阻塞性肺疾病:从基础研究到临床应用 AI导读

      最新研究发现,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体内内皮祖细胞数量减少、功能下降,与疾病严重程度密切相关。专家探索了靶向EPCs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的新策略,为治疗提供新思路。
      何雪, 曾慧卉, 陈燕
      2024, 49(12): 1966-1972. DOI: 10.11817/j.issn.1672-7347.2024.240412
      摘要: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是一种以持续气流受限为特征的慢性肺部疾病,血管内皮功能障碍是其重要的发病机制之一。内皮祖细胞(endothelial progenitor cells,EPCs)作为一类具有血管修复与再生能力的祖细胞,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的病理进程中起重要作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的外周血中EPCs数量显著减少、功能显著下降,且与疾病严重程度、肺功能下降、急性加重、营养状况及合并症等因素密切相关。吸烟、尼古丁、电子香烟及细颗粒物(particulate matter 2.5,PM2.5)等环境因素可明显损伤EPCs的功能并减少其数量,其作用机制可能涉及血管内皮生长因子/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受体、趋化因子12/趋化因子受体4信号通路及多种细胞因子的调控。此外,动物实验显示,气管内移植EPCs可明显改善肺气肿模型的肺功能及病理改变,提示靶向EPCs可能成为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治疗的关键策略之一。通过探究EPCs的动员、归巢与功能障碍的具体分子机制,探讨EPCs临床转化应用的有效性与安全性,有望为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等慢性肺部疾病的治疗提供新的思路。  
      关键词:内皮祖细胞;慢性阻塞性肺疾病;香烟;吸烟;血管内皮生长因子;趋化因子   
      107
      |
      21
      |
      0
      <HTML>
      <网络PDF>
      <引用本文> <批量引用> 84586083 false
      更新时间:2025-04-08
    • RNA结合蛋白基于RNA代谢调节在骨关节炎中发挥作用 AI导读

      在骨关节炎领域,专家探讨了核糖核酸结合蛋白的调控机制,为治疗提供新思路。
      苏婧玥, 陈思宇, 杨胜武, 邓桢翰
      2024, 49(12): 1973-1982. DOI: 10.11817/j.issn.1672-7347.2024.240261
      摘要:骨关节炎(osteoarthritis,OA)是骨骼系统和肌肉系统常见的慢性退行性病变,目前致病机制仍不明确,因此尚缺乏有效治疗措施。核糖核酸结合蛋白(ribonucleic acid binding proteins,RBP)作为参与转录后调控的关键因子,可靶向结合核糖核酸(ribonucleic acid,RNA)并调节其功能和命运。通过对包括转录、剪接、修饰、稳定和翻译在内的RNA代谢过程进行调控,RBP可影响OA的发生和发展。探讨RBP在生理病理状态下的调控机制,阐述RBP在OA发生和发展中的作用,分析目前RBP研究的困难及未来的研究方向,对靶向RBP的OA治疗具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RNA结合蛋白;骨关节炎;RNA代谢;基因表达调控   
      89
      |
      21
      |
      0
      <HTML>
      <网络PDF>
      <引用本文> <批量引用> 88855576 false
      更新时间:2025-04-08
    • 乙肝疫苗接种后差异性免疫应答个体的T细胞特征 AI导读

      在乙型肝炎预防领域,研究揭示了个体免疫应答差异与T细胞、TCR免疫组库特征的关系,为优化乙肝疫苗接种策略提供理论支持。
      韩智勇, 王丹, 贺晓燕, 夏嫱
      2024, 49(12): 1983-1990. DOI: 10.11817/j.issn.1672-7347.2024.240172
      摘要:乙型肝炎是一个全球性的公共卫生问题。通过接种乙肝疫苗诱导机体产生乙型肝炎表面抗体(hepatitis B surface antibody,HBsAb)是预防乙型肝炎的重要措施。然而,不同个体对乙肝疫苗的免疫应答水平存在差异。根据HBsAb水平的不同,可以将个体分为高应答、低应答和无应答。T细胞及其亚群在这一免疫调节过程中起重要作用,同时T细胞受体(T cell receptor,TCR)免疫组库的构成也影响机体的免疫应答水平。探究接种乙肝疫苗后差异性免疫应答个体T细胞、T细胞亚群及TCR免疫组库的特征,有望为优化乙肝疫苗和制订更有效的接种策略提供理论支持。  
      关键词:乙肝疫苗;T细胞;免疫应答;免疫组库;免疫组库测序;T细胞受体;乙型肝炎表面抗体   
      97
      |
      131
      |
      0
      <HTML>
      <网络PDF>
      <引用本文> <批量引用> 77215036 false
      更新时间:2025-04-08
    • 脉搏波传导速度评价血管老化的临床研究进展 AI导读

      在心血管疾病领域,PWV检测作为评估血管老化的非侵入性手段,能有效预测不同人群的发病风险,并衡量药物治疗效果。
      吴静静, 黎菲, 王婕, 蔡菁菁, 袁洪, 陆瑶
      2024, 49(12): 1991-1998. DOI: 10.11817/j.issn.1672-7347.2024.240210
      摘要:血管老化是指血管壁结构和血管舒张功能发生退行性改变,这一变化是心血管疾病(cardiovascular disease,CVD)发生、发展的病理生理基础。脉搏波传导速度(pulse wave velocity,PWV)检测作为一种评估和检测早期血管老化的非侵入性筛查手段,已在预测CVD发病风险及评价药物治疗效果等方面取得了显著成果。通过PWV评估血管老化状态,能有效预测健康个体、高血压患者、糖尿病患者以及慢性炎症性疾病患者等不同健康状态人群的CVD风险。对高血压等慢性病患者,采用抗炎、降脂、降压和降糖等药物治疗能有效降低PWV,从而减缓血管老化的进程。因此,PWV不仅是评价早期血管老化的重要工具,也是衡量药物治疗效果的重要指标。定期监测PWV,对于预测CVD风险、评估药物治疗效果及指导临床决策具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血管老化;心血管疾病;脉搏波速度;药物治疗;动脉僵硬度   
      56
      |
      16
      |
      0
      <HTML>
      <网络PDF>
      <引用本文> <批量引用> 88855759 false
      更新时间:2025-04-08
    • 产后访视能力的研究进展 AI导读

      据最新研究,产后访视能力涉及健康评估、教育和沟通协调,提升策略包括教学改革、技能培训和规范程序。
      王国庆, 李小宇, 谢怡媚, 龚雯洁
      2024, 49(12): 1999-2004. DOI: 10.11817/j.issn.1672-7347.2024.240414
      摘要:产后访视是基层妇幼保健人员在产妇出院后1周内到其家中进行的保健服务。然而,中国对此缺乏具体工作细则和标准,难以有效评估产后访视人员能力,提高其服务质量。本文采用主题词加自由词相结合的方式检索中英文数据库,根据纳入和排除标准对检索文献进行筛选,纳入24篇文献,提取并归纳产后访视能力及相关要求。产后访视能力内容可归纳为健康评估、健康教育和沟通协调3个维度。访视人员能够完成基本的产妇和新生儿的身体检查及健康宣教,但在提供更具专业性的保健服务时存在一定的不足。访视人员个人特征、技术能力及培训等影响产后访视服务的交付效果。访视能力提升策略包括教学形式改革、家访技能培训、规范访视程序。目前缺乏全面评估产后访视能力的方法。  
      关键词:产后访视;能力;影响因素;提升策略;评估方法;妇幼保健   
      60
      |
      20
      |
      0
      <HTML>
      <网络PDF>
      <引用本文> <批量引用> 86521097 false
      更新时间:2025-04-08
    • 牙周辅助加速成骨正畸治疗的研究进展 AI导读

      在正畸治疗领域,PAOO技术通过促进破骨细胞活动加速治疗,临床创新不断涌现,正朝着低痛苦、低损伤、高疗效的方向发展。
      熊奕宸, 陈珺, 李文杰
      2024, 49(12): 2005-2015. DOI: 10.11817/j.issn.1672-7347.2024.240345
      摘要:牙周辅助加速成骨正畸治疗(periodontally accelerated osteogenic orthodontics,PAOO)是正畸治疗的辅助手段,其基础原理为“局部加速现象”,即通过促进破骨细胞的活动达到加速正畸治疗的目的。在临床应用上,其手术方法近年来逐步优化,包括压电骨皮质切开术、牙槽骨微穿孔术等新术式的应用。所使用的材料也逐渐改良,包括生物活性玻璃等新型移植材料和富血小板纤维蛋白膜等新型屏障膜。正是由于这些临床创新的涌现,PAOO正朝着低痛苦、低损伤、高疗效的方向发展。但是,目前关于PAOO的临床研究尚少,未来仍需大样本、多中心的随机对照试验来评价不同术式、不同植骨材料等对PAOO临床疗效的影响。  
      关键词:牙周辅助加速成骨正畸治疗;局部加速现象;骨皮质切开;正畸牙齿移动;牙槽骨骨量   
      155
      |
      82
      |
      0
      <HTML>
      <网络PDF>
      <引用本文> <批量引用> 77942345 false
      更新时间:2025-04-08

      临床病例讨论

    • 以肠梗阻为首发症状的隐匿性乳腺癌1例 AI导读

      报道:67岁女性以肠梗阻为首发症状的隐匿性乳腺癌病例,经多学科检查诊断,最终因病情进展迅速死亡。
      王紫娟, 唐林, 黄小辉, 王桃丽, 连红月, 谭米多
      2024, 49(12): 2016-2022. DOI: 10.11817/j.issn.1672-7347.2024.240373
      摘要:隐匿性乳腺癌(occult breast cancer,OBC)是指体格检查、影像学检查及病理学检查均未能确认原发病灶的乳腺癌。本研究报告1例以肠梗阻为首发症状的OBC患者的临床资料。患者为67岁女性,无任何原发疾病而以肠梗阻为主要表现就诊于中南大学湘雅医学院附属株洲医院。腹部增强CT示直肠下段及升结肠增厚,肿瘤性病变可能。胸部CT示左侧腋窝多发淋巴结肿大。肠镜检查仅表现为黏膜充血、粗糙及肥厚。考虑肠道肿瘤性病变,行腹腔镜下直肠狭窄根治性切除术,术后病理诊断为直肠低分化腺癌,免疫组织化学染色结果显示雌激素受体(estrogen receptor,ER)、孕激素受体(progesterone receptor,PR)、GATA结合蛋白3(GATA binding protein 3,GATA3)、细胞角蛋白7(cytokeratin 7,CK7)表达均为阳性,考虑乳腺癌转移。乳腺MRI示双侧乳腺多发增生结节[乳腺影像报告与数据系统(breast imaging reporting and data system,BI-RADS)2]。右乳内下肿块、双侧腋窝及双侧锁骨上窝淋巴结活检结果:右乳乳腺组织未见明确癌;右侧腋窝淋巴结见小灶癌组织;左、右锁骨上窝及左腋窝淋巴结低分化癌,考虑乳腺来源。最终诊断为OBC伴淋巴结转移及直肠转移。术后16个月患者死亡。OBC通常难以找到乳腺原发病灶,OBC消化道转移尤其罕见,其临床表现往往被转移灶症状掩盖,容易被忽视,临床医生需重视;因病情进展迅速,易出现多器官损伤,预后极差,故应早期发现OBC原发病灶,以改善患者的预后。  
      关键词:隐匿性乳腺癌;肠梗阻;转移性肿瘤;直肠肿瘤;淋巴结活检   
      179
      |
      47
      |
      0
      <HTML>
      <网络PDF>
      <引用本文> <批量引用> 79690764 false
      更新时间:2025-04-08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