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刊期

  • 柯纯溪,陈雅菲,鞠玉朦,肖楚曼,李云静,吕冠仪,张燕,娄艳,陈亚平,陈雨晴,龚红辉

    DOI:10.11817/j.issn.1672-7347.2023.230115
    摘要:目的探讨综合医院门诊医务人员看待精神心理疾病态度、医患关系与医务人员抑郁焦虑情绪之间的网络关系,为改善医患关系和提升医务人员心理健康水平作出提示。方法对一所综合医院的578名门诊医务人员开展关于精神疾病态度、医患关系与抑郁焦虑情绪的问卷调查,分别构建“精神疾病态度-医患关系网络”、“与抑郁焦虑相关的网络”进行分析。结果在“精神疾病态度-医患关系网络”中,“M15(侮辱性描述)”和“D8(浪费时间)”的关联性最强,“M15(侮辱性描述)”是桥梁强度最高的变量。在“与抑郁焦虑相关的网络”中,对于情绪变量进行分析,“P1(快感缺失)”与医患关系中的“D10(交流困难)”和精神疾病态度中的“M2(生活质量差)”呈现出最明显的关联,且“P1(快感缺失)”是关键的桥梁症状。结论精神疾病态度中的“侮辱性描述”是医务人员对待精神心理疾病态度的潜在干预靶点。而抑郁指标中的“快感缺失”是需要改善的核心症状,针对性干预可能有利于提高医务人员心理健康水平并改善医患关系。  
    关键词:精神心理疾病;医患关系;焦虑;抑郁;网络分析   
    0
    |
    5
    |
    0
    <HTML>
    <网络PDF>
    <引用本文> <批量引用> 43164380 false
    发布时间:2023-11-15
  • 李勃深,杨军,王芃,李晓琳,李茂星,张宇轩

    摘要:高原是一个低压、低氧、低温、高辐射的特殊环境。在高原,缺氧将普遍性地造成运动效能下降,对于军队国防、体育强国甚至是最基本的民生问题都有着巨大影响。近年来,高原损伤与防治引起了广泛关注。通过CNKI、WoS、百度学术等网络数据库检索,研究发现,急进海拔高度越高、运动持续时间越久、进驻越迅速都将加剧对高原运动效能的影响。随着医疗技术的进步众多预防方法已被用作习服高原环境。然而,体外干预方法成本高、易反弹且效果有限,因此,药物防治显然是更加经济的选择。此文从急进高原与长期驻扎高原两个方面对爆发力、耐力、精细化操作的影响作出总结概括,并从体外干预到药物治疗介绍防治措施;概括了化学药物、单味中药、中成药和复方制剂对改善高原运动效能的可能机制,指出药物防治是一种经济高效的方法,尤其是中药在改善高原运动效能损伤方面具有独特优势和应用前景。  
    关键词:高原;缺氧;运动效能;高原习服;药物防治   
    5
    |
    1
    |
    0
    <HTML>
    <网络PDF>
    <引用本文> <批量引用> 43092948 false
    发布时间:2023-10-25
  • 廖礼义,汤瀚泽,胡琳,李旭平

    摘要:肥厚型梗阻性心肌病(Hypertrophic obstructive cardiomyopathy,HOCM)是一种以心室间隔肥厚和左心室流出道梗阻为主要特征的遗传性心脏疾病。传统的治疗方法,如药物和手术,在一部分患者中效果不佳;新型治疗方法,新型药物和经皮心肌内室间隔射频消融术等治疗方法虽有一定进展,但因其随访时间较短,需进一步观察其长期效果和安全性。近年来,立体定向放射治疗(Stereotactic body radiation therapy,SBRT)作为一种新兴的非侵入性治疗方法用于治疗HOCM。研究显示,SBRT能够精确照射到心室间隔肥厚区域,对靶区心肌细胞产生直接和间接损伤,从而减轻左心室流出道梗阻和心肌缺血,达到治疗目的。对于那些药物治疗无效或不适合手术的HOCM患者,SBRT可能提供了一种新的治疗选择。然而,放射治疗潜在的风险仍然存在,如辐射诱发心脏病(Radiation-induced heart disease, RIHD)。虽然初步的研究支持SBRT治疗HOCM的安全性和可行性,但仍需要更多的临床研究和长期随访数据以评估其真实的疗效和潜在风险。此外,关于对SBRT治疗HOCM的治疗机制、剂量和疗程、适应症和禁忌症、并发症防治以及提高放射治疗的准确性的研究,以确定其最佳的治疗策略,也是未来研究的方向。总体而言,SBRT为HOCM的治疗提供了新的可能,但仍需更多的证据支持其长期安全性和有效性。  
    关键词:肥厚型梗阻性心肌病;立体定向放射治疗;无创性   
    15
    |
    7
    |
    0
    <HTML>
    <网络PDF>
    <引用本文> <批量引用> 42791691 false
    发布时间:2023-10-10
  • 李翔,贺斯黎,赵行平,孙丹,吴思,徐大宝,李颖佳

    摘要:目的传统的宫颈癌筛查手段——高危型人乳头瘤病毒(high-risk human papilloma virus, hrHPV)和宫颈脱落细胞学(cytology)检测存在局限性。本研究通过研究检测宫颈脱落细胞中JAM3/PAX1高甲基化水平,并将其与液基薄层细胞学(Liquid based cytology, LBC) 相比,评价JAM3/PAX1甲基化对于宫颈高级别病变的预测能力,以探索新的宫颈高级别病变诊断模式,实现子宫颈高级别病变“精准筛查”目的。方法回顾性收集2021年6月至2022年6月,在中南大学湘雅三医院妇科阴道镜门诊接受检查的患者共136人,包括宫颈非高级别病变122人,高级别病变14人。研究的变量包括:基本临床信息(年龄、BMI、是否绝经)、LBC、hrHPV、宫颈组织病理、阴道微生态结果,阴道镜结果(宫颈转化区类型),JAM3(ΔCtJ)和PAX1(ΔCtP)基因甲基化的ΔCt值。首先通过逻辑回归分析筛选影响宫颈高级别病变的影响因素,并进行相关性分析,最后将分析有意义的变量构建条件推断树模型。结果逻辑回归分析提示高级别宫颈病变组与非高级别宫颈病变组的PAX1与JAM3基因甲基化ΔCt值以及LBC检测结果存在显着差异(P<0.05)。经相关性分析发现,宫颈病理结果与ΔCtP(r=-0.36,P<0.001)、ΔCtJ(r=-0.448,P<0.001)、LBC(r=-0.305,P<0.001)、菌群多样性(r=-0.183,P=0.037)呈负相关。条件推断树显示,ΔCtJ>10.13时,全部为宫颈非高级别病变的患者;当ΔCtP>6.22时,非高级别病变的人数占97.5%,高级别病变者仅占2.5%。ΔCtJ>8.61且LBC为不明确的非鳞状上皮细胞(atypical squamous cell of undetermined significance,ASC-US)或未见上皮内病变细胞(negative for intraepithelial lesions or malignancy,NILM)时,99.1%为宫颈非高级别病变的患者,仅1人(0.9%)检出为高级别病变。当LBC结果为高级别病变时,仅66.7%的患者组织病检检出高级别病变,33.3%检出非高级别病变;而当LBC提示低级别病变、ASC-US、未见上皮内病变细胞,且ΔCtP>6.22时,有97.5%的患者组织病检检出非高级别病变。结论在HPV感染妇女中JAM3/PAX1双基因甲基化检测可独立应用于宫颈高级别病变/非高级别病变的分层诊断且不依赖于宫颈脱落细胞学检测结果。亦可与LBC联合使用以弥补LBC灵敏度低的缺点。此外,未来将甲基化试剂盒应用于大规模宫颈癌筛查,更有利于发现更多宫颈高级别病变患者,并达到早筛早治宫颈病变/癌。  
    关键词:宫颈病变;DNA甲基化;JAM3;PAX1;条件推断树   
    9
    |
    2
    |
    0
    <HTML>
    <网络PDF>
    <引用本文> <批量引用> 42431856 false
    发布时间:2023-10-05
  • 霍雅洁,陈婕,张澳美,周翠兰,曹文宇

    摘要:补体系统是先天性免疫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由50多个分泌蛋白和膜结合蛋白组成,有助于清除体内的凋亡细胞和入侵的病原体以限制炎症免疫反应,从而在维持大脑稳态中发挥重要作用。生理情况下,补体活性受到严格的调控,以保护自身细胞不被随意攻击或防止补体蛋白的沉积。然而,大脑中补体级联反应的过度激活或调节异常可能导致神经元损伤和大脑功能紊乱。最近的研究指出精神类疾病患者中存在补体分子的改变,并通过调控神经元和神经胶质细胞功能,从而在疾病发生发展中发挥重要作用。因此,总结补体系统在精神类疾病如精神分裂症,自闭症谱系障碍,重度抑郁症,双相情感障碍,焦虑症等中的最新研究进展,可以为预防和控制由补体系统异常激活所导致的精神类疾病提供新思路。  
    关键词:补体;精神类疾病;精神分裂症;重度抑郁症   
    49
    |
    5
    |
    0
    <HTML>
    <网络PDF>
    <引用本文> <批量引用> 40968268 false
    发布时间:2023-08-26
  • 胡锦辉,周东东,赵琳,马伶丽,彭薪宇,何晓庆,陈然,陈婉君,姜正浩,况利,王我

    摘要:目的探究睁眼状态下青少年抑郁症静息态脑电微状态的异常,并分析静息态脑电微状态指标与患者童年创伤经历的相关性。方法本研究采用了静息态脑电微状态分析,其反映了大脑静息态脑网络激活的短暂重叠,以探究伴童年期创伤的抑郁症青少年大脑活动的时间动力学特征。选用改良k-means聚类算法,将64通道的静息态脑电数据分类成不同微状态。本研究共纳入27名健康青少年、66名患抑郁症青少年。使用独立样本t检验和Spearman相关,比较组间的微状态指标差异,并分析显著指标与患者童年期创伤间的相关性。结果组间在微状态A的出现频率上差异显著(P<0.05)且与童年创伤中的情感虐待因子得分呈显著的负相关(Spearman’s rho=-0.31,P=0.013,N=66),病例组特异性非随机的微状态B→A转化(Spearman’s rho=-0.3,P=0.015,N=66)及C→A转化(Spearman’s rho=-0.31,P=0.013,N=66)均与童年期情感虐待因子得分呈显著负相关,并与健康对照有显著差异(P<0.05)。以情感虐待因子分的高低四分位分组比较,三种指标经多重比较校正后均有显著差异(P<0.05)。结论经历严重童年创伤的抑郁症青少年在大脑视觉网络、中央执行网络功能的时间动态上存在异常。脑电微状态具有辅助识别伴严重童年创伤的青少年抑郁症的潜能。  
    关键词:抑郁症;青少年;静息态脑电图;微状态;童年创伤   
    398
    |
    5
    |
    0
    <HTML>
    <网络PDF>
    <引用本文> <批量引用> 38918312 false
    发布时间:2023-06-20
  • 张远,杨明华

    摘要:白血病继发毛霉菌和曲霉菌混合感染十分少见,诊断困难,进展速度快,严重时可危及生命。本文报道1例急性髓系白血病(AML)儿童化疗后继发毛霉菌和曲霉菌感染儿童的临床特点及诊疗过程。患儿为12岁男性,诱导化疗中出现发热、咳嗽等表现,血液、脑脊液、肺泡灌洗液宏基因组二代测序(mNGS)均检测出微小根毛霉、黄曲霉,先后应用两性霉素B、泊沙康唑、伏立康唑抗真菌治疗,并行皮肤清创术、纤支镜肺泡灌洗及镜下局部用药,患儿感染控制良好。白血病混合真菌感染临床表现无特异性,病情进展快,易出现播散型,应早诊断早治疗,推荐抗真菌药物联合应用,手术有助于改善病情。  
    关键词:儿童;白血病;侵袭性真菌病;毛霉菌;曲霉菌   
    73
    |
    23
    |
    0
    <HTML>
    <网络PDF>
    <引用本文> <批量引用> 38810996 false
    发布时间:2023-06-16
  • 丁慧晴,周玉莹,印旨意,台适

    摘要:代谢性心血管疾病是糖脂代谢紊乱与心血管功能损害之间存在因果关联的临床常见综合征,但具体发病机制不清。cGAS-STING信号通路通过识别双链DNA调控固有免疫的激活。代谢性危险因素引起线粒体DNA、核DNA在胞质浓度上升以及内质网应激,驱动cGAS-STING通路的激活,从而触发反复无菌性炎症、细胞自噬水平上调、细胞衰老及细胞凋亡,最终表现为心血管不良结局的发生与发展。因此,靶向干预cGAS-STING信号通路或将成为治疗代谢性心血管疾病的崭新方式。  
    关键词:cGAS-STING信号通路;自噬;衰老;代谢性心血管疾病   
    276
    |
    115
    |
    0
    <HTML>
    <网络PDF>
    <引用本文> <批量引用> 38810973 false
    发布时间:2023-06-16
  • 刘祉辰,焦晴晴,解欢霞,刘济生

    摘要:干细胞样记忆性T细胞(Stem cell-like memory T cells,TSCM)是一种长寿的、具有持续自我更新能力及重建记忆、效应T细胞亚群的多分化潜能的记忆性T细胞亚群,在动物研究中的证据表明,TSCM细胞是记忆性 T 细胞系统中的最小分化细胞,具有类似干细胞的生物学特性,对于维持功能性免疫至关重要。由于TSCM细胞强大的免疫重建潜能,它在许多人类生理和病理过程中发挥着核心作用,相关研究表明,TSCM细胞在多种自身免疫性疾病的发生及发展中起重要作用。该综述阐述了TSCM细胞的表型及生物学特征,并对它们在自身免疫性疾病中的研究进展进行了总结和探讨,以期为临床医师和相关领域科研工作者提供参考。  
    关键词:干细胞样记忆性T细胞;自身免疫性疾病;细胞分化;免疫治疗   
    68
    |
    31
    |
    0
    <HTML>
    <网络PDF>
    <引用本文> <批量引用> 38811015 false
    发布时间:2023-06-16
  • 曹振宇,曾力耘,王子承,钱科

    摘要:目的许多微小RNA(miRNA)在肝细胞癌(HCC)中异常表达。然而miR-5010-3p在HCC中的临床意义尚不清楚。因此本研究旨在探讨miR-5010-3p在HCC中的预后价值和作用。方法基于癌症基因组图谱(TCGA)数据库进行miR-5010-3p在HCC中的差异基因表达分析。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评价其诊断价值。采用Kaplan-Meier、Cox单因素和Cox多因素分析预测其在HCC预后中的作用。预测下游靶基因,并进行基因本体论(GO)和京都基因和基因组百科全书(KEGG)分析,预测其可能参与的潜在功能通路。最后通过MTT和EDU实验验证其对细胞增殖的影响。结果MiR-5010-3p的表达与组织学分级(P=0.019)、血管侵犯程度(P=0.049)、TP53水平(P=0.004)和AFP水平(P=0.012)有关。采用ROC曲线评估miR-5010-3p表达水平对HCC的预测价值(AUC=0.712)。MiR-5010-3p高表达与较短的总生存期(OS)相关(P=0.003)。功能富集分析显示miR-5010-3p与肿瘤发生过程相关。体外实验证明miR-5010-3p促进肝癌细胞增殖。结论MiR-5010-3p促进肝癌细胞增殖,且其高表达与不良预后相关,可能是一种潜在的预后标志物。  
    关键词:肝细胞癌;miR-5010-3p;预后;生物标志物;TCGA   
    63
    |
    23
    |
    0
    <HTML>
    <网络PDF>
    <引用本文> <批量引用> 37458522 false
    发布时间:2023-05-12
  • 曾忠义,吴枭,彭凯,任达,朱煊,张磊

    摘要:膀胱平滑肌肉瘤(leiomyosarcoma of urinary bladder,LMS-UB)是一种高度恶性间叶来源性肿瘤,占所有膀胱恶性肿瘤的比例不足0.5%,临床表现以血尿为主。现报告1例低级别LMS-UB的病例,该患者为44岁男性,因“尿痛2周”入院。患者盆腔CT提示膀胱右侧壁肿物,初步诊断为膀胱肿瘤,予机器人辅助腹腔镜下膀胱肿瘤剜除术。术后病检提示低级别LMS-UB,术后予五周期辅助化疗。随访19个月,患者无不适症状,无复发及远处转移。此前国内外暂无微创下行剜除术治疗LMS-UB的相关报道,本病例为早期低级别LMS-UB提供一种新的外科手术联合辅助化疗的综合治疗方案,以减少并发症及提高患者术后生活质量。  
    关键词:膀胱肿瘤;平滑肌肉瘤;机器人手术;化疗   
    75
    |
    24
    |
    0
    <HTML>
    <网络PDF>
    <引用本文> <批量引用> 37458493 false
    发布时间:2023-05-12
  • 田梅香,康静,郇轩,尹江燕,张正义

    摘要:目的采用评分量表评估心房颤动(简称房颤)患者的家庭功能和生活质量,分析房颤患者家庭功能与生活质量的相关性,预测生活质量的影响因素。方法选取某医院心内科和全科医学科2021年1月1日—2022年5月1日收治的223例房颤患者为研究对象,通过设计调查问卷,收集房颤患者的一般资料,并采用家庭功能评定量表(FAD)和房颤特异生活质量量表(AFEQT)对患者的家庭功能和生活质量状况进行评估,根据FAD评分将患者分为家庭功能良好组和家庭功能障碍组,所有数据采用SPSS26.0统计学软件处理分析。结果223例患者中家庭功能良好组64例(28.70%),家庭功能障碍组159例(71.30%),家庭功能障碍组在FAD总分及各维度得分方面均高于家庭功能良好组(均P<0.01);AFEQT总分及症状、治疗担心和日常生活维度得分方面家庭功能良好组显著高于家庭功能障碍组(均P<0.01);经Pearson线性分析显示FAD总分及各维度与AFEQT总分及各维度得分呈线性负相关(均P<0.01);将单因素分析中具有统计学意义的变量纳入多元线性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女性以及家庭功能的问题解决、角色、情感介入和总的功能维度对生活质量有影响(均P<0.01)。结论房颤患者多数存在不同程度的家庭功能障碍,家庭功能障碍的患者其生活质量普遍较低,女性以及家庭功能的问题解决、角色、情感介入和总的功能对房颤患者的生活质量产生显著影响。临床治疗房颤时应注重患者的家庭功能状况,可通过让患者家庭成员参与临床干预来改善家庭功能,从而提高生活质量。  
    关键词:心房颤动;家庭功能;生活质量;相关性   
    45
    |
    5
    |
    0
    <HTML>
    <网络PDF>
    <引用本文> <批量引用> 35759033 false
    发布时间:2023-03-27
  • 郑宇,周冰倩,龚妮,陈星利

    摘要:为应对全球老龄化发展态势,掌握睡眠与衰弱的动态发展规律和相关性,对改善老年人生活质量至关重要。该文综述了健康轨迹的概况、睡眠和衰弱双重轨迹的研究现状以及未来方向。结果表明,老年人的睡眠轨迹和衰弱轨迹是相互关联的,并通过更深层次的机制相互作用。因此,不仅需关注单维健康问题的动态发展,还要考虑多个因素间作用机制,从而提出有针对性的干预方案。  
    关键词:老年;睡眠;衰弱;双轨迹;综述   
    76
    |
    9
    |
    0
    <HTML>
    <网络PDF>
    <引用本文> <批量引用> 35759006 false
    发布时间:2023-03-27
  • 慕庆玲,王纯,刘红云,许友征,栾少红,夏宝国

    摘要:原发性阴道直肠隔子宫内膜样腺癌发病罕见,目前其发病机制尚不明确,临床无标准治疗方案。青岛市市立医院收治1例起源于深部浸润型子宫内膜异位症的阴道直肠隔子宫内膜样腺癌患者,因“月经淋漓不尽伴腹胀1月、发现盆腔包块3天”就诊,既往曾于6年前行腹腔镜下双侧卵巢子宫内膜异位囊肿剥除术。影像学检查提示盆腔肿块可能侵及阴道直肠隔。初次保守手术病理证实阴道直肠隔子宫内膜样腺癌。其后行全面分期手术,术后化疗6次,随访2年无疾病复发及转移。临床遇到有子宫内膜异位症病史的患者,影像学发现卵巢外的盆腔病变时,应考虑到深部浸润型子宫内膜异位症及发生恶变的可能性,避免漏诊和误诊。  
    关键词:子宫内膜样腺癌;子宫内膜异位症;深部浸润性子宫内膜异位症;阴道直肠隔   
    63
    |
    0
    |
    0
    <HTML>
    <网络PDF>
    <引用本文> <批量引用> 35101181 false
    发布时间:2023-03-01
  • 叶梅,邓锐莹,申凤彩,侯志铎,林玲

    摘要:系统性红斑狼疮(SLE)合并获得性血友病A(AHA)罕见,容易延误诊断,且死亡率高,有必要进一步加深对该疾病的认识。本文报道分析1例SLE合并AHA的病例特点及治疗方法,并进行文献复习。患者为29岁青年女性,SLE病程10年,以腹腔大出血为主要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明显延长(118.20秒),血浆Ⅷ因子活性(FⅧ:C)极度减低(0.20%),检测到高滴度抗因子Ⅷ(FⅧ)抑制物(31.2BU)。予大剂量激素、大剂量丙种球蛋白、环磷酰胺、利妥昔单抗及输血、补充人凝血因子Ⅷ等治疗后,凝血功能、血浆Ⅷ因子活性改善,FⅧ抑制物(-),未发现严重不良反应。随访5年,病情稳定,无再发出血。SLE出现凝血功能障碍,尤其是孤立性APTT延长,需注意排查AHA,糖皮质激素联合免疫抑制剂疗效不佳时,可尝试联合使用利妥昔单抗。  
    关键词:红斑狼疮,系统性;血友病,获得性;利妥昔单抗   
    65
    |
    3
    |
    0
    <HTML>
    <网络PDF>
    <引用本文> <批量引用> 35100078 false
    发布时间:2023-03-01
  • 梁华英,陆蓉莉,李毅,潘频华

    摘要:目的重型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ronavirus disease 2019,COVID-19)病死率居高不下,老年人和有慢性呼吸道基础疾病患者预后较差,而COPD是最常见的慢性呼吸道疾病之一,我们拟探讨重型COVID-19合并COPD患者的流行病学特征,为重型COVID-19防治提供循证医学证据。方法我们回顾性分析了2020年1月29日至2020年4月8日在华中科技大学附属协和医院西院收治的557名COVID-19重型患者的临床基线特征、治疗策略、疾病进展及预后等临床资料。结果根据入排标准,研究共纳入465名COVID-19重型患者,其中53名合并有COPD。COVID-19重型患者中位年龄为62.0岁(IQR 54.0-69.0),有248名(53.3%)为男性。发病时常见症状是发热(365, 78.8%)、干咳(312, 67.5%)、气促(220, 67.5%)和乏力(190, 41.1%)。与非合并COPD患者相比,合并COPD患者入院时血氧饱和度较低(90.0 %vs 92.0%,P=0.014)。实验室检查方面,COPD患者表现为较高水平的C反应蛋白、白介素-6、降钙素原、总胆红素、血尿素氮、肌酐、脂蛋白(a)、超敏肌钙蛋白I和D二聚体,以及较低水平的血小板、白蛋白和载脂蛋白A-I。合并COPD的COVID-19重型患者有更高的SOFA和CURB-65评分,且进展为危重型的比例更高(28.3% vs 10.0%, P<0.001),并发症更多。COPD患者抗生素治疗、无创和有创机械通气的需求率更高,住院时间无统计学差异[35.0(26.5-45.0) vs 31.0(22.0-39.0), P=0.0051],但ICU入住率(17.0% vs 7.5%, P=0.021)、住院死亡率(15.1% vs 6.1%, P=0.016)更高。Cox比例风险模型分析显示调整年龄和性别[AHR=2.38(1.30-4.37), P=0.005],调整慢性肾脏疾病、高血压和冠心病[AHR=2.63(1.45-4.77), P<0.001],以及调整有统计学意义的实验室检查包括白细胞计数、中性粒细胞计数、血小板计数、降钙素原、C反应蛋白、超敏肌钙蛋白I[AHR=2.10(1.13-3.89), P=0.018]等后COPD是COVID-19重型患者病情进展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重型COVID-19合并COPD患者疾病严重程度、进展为危重型的比例、死亡率更高,应采取个体化治疗策略,以改善重型COVID-19患者预后。  
    关键词:重型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PD;预后;SARS-CoV-2   
    102
    |
    9
    |
    0
    <HTML>
    <网络PDF>
    <引用本文> <批量引用> 26629921 false
    发布时间:2022-06-02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