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目的注意缺陷多动障碍(attention deficit hyperactivity disorder,ADHD)对个人健康及社会存在显著影响。本研究旨在分析1990至2019年中国ADHD的疾病负担情况并进行预测,为国家制定相应的防控策略提供依据。方法利用2019年全球疾病负担数据库(The Global Burden of Diseases,GBD)数据,描述1990至2019年中国ADHD的发病、伤残调整寿命年(disability-adjusted life years,DALY)等指标的变化情况,并使用整合移动平均自回归模型(autoregressive integrated moving average model,ARIMA)预测其2020至2029年的疾病负担情况。结果1990至2019年ADHD的发病率、患病率、DALY率均呈上升趋势,男性各标化率均远高于女性,5~9岁为发病率较高的年龄段。患病率和DALY率均在10~14岁达到高峰,之后随着年龄段增长逐渐降低,成年后ADHD仍然会给患者带来一定的疾病负担。预测结果提示中国2020至2029年ADHD标化发病率呈缓慢下降趋势,标化患病率和标化DALY率在2020至2025年缓慢上升,随后有所下降,2029年可能分别达到112.28/10万、2 091.15/10万、25.41/10万。结论ADHD是一种贯穿整个生命周期的疾病,但目前对成人ADHD的认知、诊断和治疗的重视程度依然不足。建议在现有疾病监测的基础上,关注成年ADHD的早诊断和早治疗,以减轻疾病对患者及社会造成的影响。
摘要:目的描述医务人员自评健康状况及其变化特征,并分析自评健康状况变化的主要影响因素,为提高医务人员职业群体的自我健康管理水平提供参考资料。方法在湖南省公职人员慢性非传染性疾病前瞻性队列参与者中,选取符合本研究入组标准的医务人员作为样本,采用队列研究课题组设计的“健康自测问卷”调查医务人员的基本社会人口学信息、自评健康状况、健康相关行为以及常见慢性病患病和亚健康症状等情况。使用描述性统计描述医务人员自评健康状况的特征及变化,并使用多元logistic回归分析对该队列样本两个年度的纵向数据进行分析,探索影响其变化的相关因素。结果共纳入3820名符合入组标准的医务人员样本,2018年基线调查时期有29.27%(1118名)的医务人员自评健康状况为差,62.72%(2396名)自评健康状况为一般,8.01%(306名)自评健康状况为好。2020年随访时有20.71%(791名)医务人员自评健康状况变差,21.62%(826名)医务人员自评健康状况改善,57.67%(2203名)医务人员自评健康状况未发生改变。Spearman相关分析显示医务人员自评健康状况与慢性病患病(r=-0.063)、躯体亚健康状况(r=-0.416)、抑郁症状(r=-0.357)、焦虑症状(r=-0.325)均有统计学意义的负相关关系(P均<0.001)。多元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在三年观察期内,躯体亚健康症状减少(OR=1.697,95% CI 1.415~2.036)、焦虑症状缓解(OR=1.391,95% CI 1.073~1.804)、膳食结构(OR=1.501,95% CI 1.222~1.843)和睡眠质量(OR=1.560,95% CI 1.225~1.987)改善的医务人员在随访时的自评健康状况改善的可能性更高。躯体亚健康症状增多(OR=1.510,95% CI 1.233~1.863)、发生抑郁(OR=1.642,95%CI=1.235~2.183)和焦虑(OR=1.385,95% CI 1.024~1.873)症状的医务人员,发生久坐(OR=2.140,95% CI 1.564~2.929)、不能按时用餐(OR=1.681,95% CI 1.139~2.483)、经常吃夜宵(OR=2.008,95% CI 1.067~3.778)、饮食口味偏咸(OR=1.564,95% CI 1.132~2.161)行为的医务人员和睡眠质量(OR=1.806,95% CI 1.371~2.379)变差的医务人员其自评健康状况变差的可能性更高。结论医务人员样本的自评健康与实际健康状况相关,其中与躯体亚健康症状的相关性较高;医务人员实际健康状况的变化和健康相关行为的改变是其自评健康状况变化的主要影响因素。提示可通过提高医务人员的自我健康管理意识和主动健康的能力来改善该职业群体的健康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