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刊期

    2024年第49卷第10期

      睡眠研究专题

    • 最新研究发现,5-HT1AR激动剂能通过调节CaMKII-ERK-CREB信号通路,缓解青少年睡眠剥夺引起的术后慢性疼痛。
      朱魏, 徐璇, 徐睿, 黄瑜琳, 马正良
      2024, 49(10): 1543-1555. DOI: 10.11817/j.issn.1672-7347.2024.240499
      摘要:目的睡眠剥夺(sleep deprivation,SD)是青少年慢性疼痛发生的危险因素,可显著影响疼痛管理和预后,但SD影响术后疼痛转归的机制尚未阐明。本研究旨在探讨脊髓5-羟色胺1A受体(5-hydroxytryptamine 1A receptor,5-HT1AR)通过调控脊髓背角兴奋性/抑制性(excitatory/inhibitory,E/I)平衡参与青春期SD所致术后慢性疼痛的分子机制。方法构建青春期小鼠4.5 d SD联合足跖切口术疼痛模型,并将C57BL/6J小鼠随机分为4组,即对照组(C组)、SD组、后足趾切口手术组(I组)、SD联合后足趾切口手术组(SI组)。观察单次鞘内注射5-HT1AR激动剂8-羟基-2-(二丙胺基)四氢萘(8-hydroxy-2-dipropylamino-tetralin,8-OH-DPAT)、单次及连续鞘内注射胞外调节蛋白激酶(extracellular-signal-regulated kinases,ERK)抑制剂U0126及溶剂(Vehicle)SD诱导的术后各组(SI+8-OH-DPAT组、SI+U0126组及SI+Vehicle组)小鼠慢性疼痛的影响。分别在造模前和造模后第1、3、5、7、10、14天测定小鼠机械缩足阈值(paw withdrawal mechanical threshold,PWMT)。在造模后第7天,采用免疫荧光法测定小鼠脊髓背角5-HT1AR表达水平,采用蛋白质印迹法检测各组小鼠脊髓背角5-HT1AR、突触后密度蛋白95(postsynaptic density protein-95,PSD95)、N-甲基-D-天冬氨酸受体1(N-methyl-D-aspartic acid receptor 1,NR1)、磷酸化(phosphorylation,p)-NR1、1型囊泡膜谷氨酸转运体(vesicular glutamate transporter 1,VGLUT1)、桥尾蛋白(gephyrin)、谷氨酸脱羧酶67(glutamic acid decarboxylase 67,GAD67)、囊泡γ-氨基丁酸转运蛋白(vesicular gamma-aminobutyric acid transporter,VGAT)、ERK、p-ERK、钙调蛋白依赖性蛋白激酶II(galmodulin-dependent protein kinases II,CaMKII)、p-CaMKII、环磷酸腺苷应答元件结合蛋白(cAMP-response element binding protein,CREB)和p-CREB的蛋白质表达。结果1)痛行为学。与C组比较,I组和SD组PWMT在造模后第1、3、5、7天均下降(均P<0.05),第10天时恢复至基线水平;与I组比较,SI组小鼠PWMT在造模后第5、7、10天均下降(均P<0.05);SI+8-OH-DPAT组在术后1、2、4 h以及术后第3、5、7、10、14天的PWMT均高于溶剂对照组(均P<0.05);单次及连续鞘内注射U0126组在术后1、2、4 h以及术后第3、5、7天的PWMT均高于溶剂对照组(均P<0.05)。2)免疫荧光。SI组造模后第7天脊髓背角5-HT1AR表达下降,单次鞘内注射8-OH-DPAT后5-HT1AR表达上调(均P<0.05)。3)蛋白质印迹法。造模后第7天,SI组小鼠5-HT1AR表达下降,p-CaMKII/CaMKII、p-CREB/CREB和p-ERK/ERK均上调(均P<0.05);与C组比较,SI组小鼠造模后第7天脊髓背角PSD95、VGLUT1和p-NR1/NR1表达均升高,5-HT1AR、gephyrin和VGAT表达均下降(均P<0.05);与I组比较,SI组5-HT1AR和PSD95表达均上调,gephyrin、GAD67和VGAT表达均下降(均P<0.05);SI+8-OH-DPAT组造模后第7天的PSD95、VGLUT1、p-NR1/NR1、p-CaMKII/CaMKII、p-CREB/CREB和p-ERK/ERK较溶剂对照组均下降, 5-HT1AR、GAD67和VGAT表达均上调(均P<0.05);单次鞘内注射U0126 2 h后,SI+U0126组p-CaMKII/CaMKII、 p-CREB/CREB和p-ERK/ERK较SI+Vehicle组均下降(P<0.05)。结论5-HT1AR激动剂通过抑制CaMKII-ERK-CREB信号通路纠正脊髓背角E/I失衡,进而缓解青春期SD所致术后慢性疼痛。  
      关键词:青春期;睡眠剥夺;术后慢性疼痛;5-羟色胺1A受体;鞘内注射   
      0
      |
      0
      |
      0
      <HTML>
      <网络PDF>
      <引用本文> <批量引用> 77687354 false
      更新时间:2025-03-11
    • 基于医务人员睡眠和心理弹性的横断面研究(英文) AI导读

      Reporting on the latest research in mental health, a study reveals that psychological resilience significantly mitigates the impact of somatic pain on anxiety among healthcare workers, with sleep quality acting as a moderator. This finding could pave the way for interventions to bolster mental well-being in this high-stress profession.
      张悦欣, 莫鸿飞, 唐婧琼, 冯志凌, 喻孟强
      2024, 49(10): 1556-1565. DOI: 10.11817/j.issn.1672-7347.2024.240137
      摘要:目的医务人员作为高压力职业群体,长期面临高强度工作负荷和复杂医疗环境,其心理健康问题日益凸显,尤其是焦虑症状和躯体疼痛的普遍存在已成为影响医疗质量和医务人员职业发展的重要问题。本研究旨在检验心理弹性和睡眠在医务人员躯体疼痛和焦虑中的中介和调节作用。方法对1 661名医务人员进行横断面问卷调查。分别采用广泛焦虑量表(Generalized Anxiexy Disorder-7,GAD-7)、患者健康问卷-9(Patient Health Questionaire-9,PHQ-9)中的Q3条目、心理弹性量表简版(10-item Connor-Davidson Resilience Scale,CD-RISC-10)、视觉模拟评分法(Visual Analogue Scale,VAS)评估参与者的焦虑状况、睡眠障碍、心理弹性及躯体疼痛。结果医务人员焦虑症状的检出率为38.95%;心理弹性与焦虑症状(r=-0.451,P<0.01)、睡眠障碍(r=-0.313,P<0.01)和躯体疼痛(r=-0.214, P<0.01)均呈显著负相关;心理弹性部分中介医务人员躯体疼痛和焦虑的关系(β=-0.103,P<0.01);睡眠状况调节了中介模型“躯体疼痛-心理弹性-焦虑”的后半段路径。结论在高强度工作负荷下,医务人员普遍存在较为严重的焦虑症状,心理弹性作为中介效应对医务人员的心理健康具有重要的保护作用;睡眠在其中发挥调节作用,可以通过提高医务人员的心理弹性,改善其睡眠来促进其生理心理健康。  
      关键词:焦虑;医务人员;中介效应;心理弹性;睡眠障碍;躯体疼痛   
      74
      |
      8
      |
      0
      <HTML>
      <网络PDF>
      <引用本文> <批量引用> 82711009 false
      更新时间:2025-03-11
    • 心境障碍青少年主客观睡眠质量的一致性分析 AI导读

      一项新研究分析了心境障碍青少年的主观睡眠评估与客观睡眠监测结果的一致性,为获取更可靠的睡眠数据提供了方法学基础。
      陈腾伟, 牛璐, 朱佳鑫, 邱丹, 张成成, 陈月东, 张宏会, 侯筱菲, 陶好娟, 陈夕圆, 马亚荣, 林康广, 周亮
      2024, 49(10): 1566-1575. DOI: 10.11817/j.issn.1672-7347.2024.240346
      摘要:目的科学、准确地评估睡眠质量对于理解睡眠问题及其对健康的影响具有重要意义。本研究分析心境障碍青少年主观睡眠评估与客观睡眠监测结果的一致性,以期为相关研究提供可靠的方法学基础。方法在国内3家医院的精神科门诊招募心境障碍青少年患者,采用共识睡眠日记和活动记录仪(运动手环)进行14 d的睡眠监测。采用Wilcoxon符号秩和检验比较主客观测量数据的差异,Bland-Altman图和组内相关系数(intra-class correlation coefficient,ICC)对二者的一致性进行描述,Spearman秩相关系数描述二者的相关性,混合效应模型分析主客观测量数据差异的影响因素。结果入睡后觉醒次数(number of awakenings during sleep,NWAK)、入睡后清醒时间(waking after sleep onset,WASO)、总睡眠时间(total sleep time,TST)、醒来时刻的主观和客观测量值之间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01);而入睡时刻的主观和客观测量值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283)。入睡时刻(ICC=0.821,r=0.838)、醒来时刻(ICC=0.821,r=0.836)的主观和客观测量值有良好的一致性和相关性;TST表现出中等的一致性(ICC=0.640)和相关性(r=0.682);NWAK(ICC=0.210,r=0.276)和WASO(ICC=0.358,r=0.365)则表现出较差的一致性和相关性。在Bland-Altman图中,入睡时刻、醒来时刻、TST的散点大多数均匀分布在95%一致性界限(limits of agreement,LoA)之间,WASO、NAWK的主客观测量差值随着主客观均值的增加而变大,但是以上指标的主客观测量差值95% LoA均超过相应指标的可接受范围,表明一致性差。基线抑郁水平与NWAK(β=0.034,P<0.05)、TST(β=2.617,P<0.01)和入睡时刻(β=1.454,P<0.05)的主客观测量差值大小有关,睡眠质量评分与WASO的主客观测量差值大小有关(β=0.051,P<0.01)。结论主观睡眠日记和活动记录仪(运动手环)睡眠监测数据仍存在较大差异,后续应进一步探索影响主客观测量差异的因素,并优化测量方法以获得更可靠的睡眠数据。  
      关键词:心境障碍;睡眠日记;活动记录仪;一致性;相关性;影响因素;青少年   
      57
      |
      9
      |
      0
      <HTML>
      <网络PDF>
      <引用本文> <批量引用> 82712279 false
      更新时间:2025-03-11
    • 前扣带回在睡眠调节中的机制 AI导读

      在睡眠障碍研究领域,科学家们发现前扣带回区域与失眠、疼痛感知及抑郁症状密切相关,为理解睡眠调控机制提供了新视角。
      周尚涛, 刘程曦, 刘文捷, 王燕
      2024, 49(10): 1576-1581. DOI: 10.11817/j.issn.1672-7347.2024.240343
      摘要:睡眠障碍是指睡眠时间和质量异常的疾病,包括出现失眠、睡眠呼吸紊乱和睡眠碎片化等表现,已经成为困扰现代人身心健康的主要问题之一。前扣带回(anterior cingulate cortex,ACC)是大脑边缘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位于大脑半球内侧面的扣带沟与胼胝体沟之间,具有调节自主运动、情绪、疼痛等多种功能,是睡眠调控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原发性失眠患者睡眠时间较短与其ACC中γ-氨基丁酸水平较低有关,且原发性失眠患者多伴有ACC体积增加、功能结构改变。ACC是公认的痛觉感知和相关负性情绪调控的中心脑区,ACC脑区可参与控制慢性疼痛并通过下行投射调控痛性失眠。ACC是重度抑郁症病理生理学中的关键区域,抑郁或者睡眠质量差的个体,ACC与外侧眶额皮层、后扣带皮层、楔前叶、角回和颞叶皮层等区域的功能连接增强,ACC亚区的异常功能连接介导重性抑郁症患者快感缺乏与睡眠质量。  
      关键词:睡眠;意识;前扣带回;睡眠调控;大脑边缘系统   
      48
      |
      20
      |
      0
      <HTML>
      <网络PDF>
      <引用本文> <批量引用> 82712417 false
      更新时间:2025-03-11
    • 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临床分型的研究进展 AI导读

      最新研究揭示了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的异质性,为精准治疗提供新思路。
      高丽, 彭雅婷, 欧阳若芸
      2024, 49(10): 1582-1590. DOI: 10.11817/j.issn.1672-7347.2024.240252
      摘要: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obstructive sleep apnea hypopnea syndrome,OSAHS)是一种常见的睡眠呼吸疾病,具有一定的异质性,而目前的诊断和治疗并未充分考虑该特性。本文回顾分析了OSAHS在临床特征分型、合并症分型、多导睡眠图(polysomnography,PSG)参数分型及其他角度分型的研究进展。现有研究在临床特征分型中确定了常见亚型,合并症分型明确了不同亚群特点;借助PSG所提供的丰富信息,优化了OSAHS的分类方式;多角度聚类则从多维度提供精准治疗依据。这些研究加深了对OSAHS异质性的理解,但仍存在亚型分组差异大、替代疗法证据不足等问题,未来应聚焦寻找生物标志物和探究病理生理机制,推动精准治疗发展。  
      关键词: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疾病异质性;聚类分析;亚型分类;个体化治疗   
      49
      |
      10
      |
      0
      <HTML>
      <网络PDF>
      <引用本文> <批量引用> 82712315 false
      更新时间:2025-03-11

      论著

    • 最新研究发现,可电离阳离子脂质LKA构建的脂质体LKA-LP,能有效递送siRNA药物,在细胞层面实现基因沉默,为核酸药物开发提供新方向。
      胡敦, 邹俊娜, 聂盛丹, 王艳, 王珊
      2024, 49(10): 1591-1600. DOI: 10.11817/j.issn.1672-7347.2024.230247
      摘要:目的干扰小RNA(small interfering RNA,siRNA)可通过序列特异性的RNA干扰(RNA interference,RNAi)沉默疾病相关基因的表达。含有阳离子脂质的脂质体能够有效地将核酸递送至胞质使其发挥作用,但毒性较大。本文旨在通过利用天然氨基酸合成一种新型可电离脂质——Nε-月桂酰基赖氨酸酰胺(Nε-laruoyl-lysine amide,LKA)并构建脂质体,探究其理化性质的表征及细胞相关实验,系统评估这一新型可电离脂质构建的脂质体作为核酸递送系统的潜力。方法采用化学法合成LKA,并通过核磁共振氢谱和质谱进行表征验证;采用纸电泳实验探究LKA的pH响应性电荷变化情况;采用乙醇注入法制备LKA构建的空白脂质体(Nε-laruoyl-lysine amide-Lipoprotein,LKA-LP)、包载信号转导及转录激活因子3-siRNA(signal transducer and activator of transcription 3-siRNA,STAT3-siRNA)的脂质体(LKA-LP@STAT3-siRNA)和包载尼罗红的脂质体(LKA-LP@Nile Red)。采用激光粒度分析仪和扫描电子显微镜对LKA-LP@STAT3-siRNA进行粒径大小及形态表征检测;采用琼脂糖凝胶电泳法检测LKA-LP@STAT3-siRNA的包封率。采用LKA-LP@Nile Red考察人宫颈上皮癌细胞系HeLa细胞和小鼠胚胎成纤维细胞系3T3对于脂质体的摄取情况;采用花菁5(Cyanine 5,Cy5)标志STAT3-siRNA,结合溶酶体绿色荧光探针评价人肺腺癌上皮细胞系A549细胞中LKA-LP@STAT3-siRNA的溶酶体逃逸能力;采用实时反转录聚合酶链反应检测STAT3基因沉默效果;采用细胞计数试剂盒-8(cell counting kit-8,CCK-8)法测定LKA-LP@STAT3-siRNA对于HeLa细胞的杀伤作用。结果核磁共振氢谱和质谱检测结果提示LKA合成成功。纸电泳实验结果显示从pH 7.4减小至pH 5.5的过程中,LKA的正电荷量逐渐增加。LKA-LP@STAT3-siRNA呈大小均匀的类球形,粒径为(164.1±3.27) nm,多分散性指数为0.174±0.029,7 d内可以保持较好的稳定性,核酸的包封率为(64.6±2.8)%。细胞摄取实验结果显示,与pH 7.4时比较,pH 5.0时细胞对LKA-LP摄取增多,且与3T3细胞比较,HeLa细胞摄取增多更明显。溶酶体逃逸实验显示LKA-LP与溶酶体重叠率约为42.34%,证明LKA-LP可以顺利地从溶酶体逃逸。基因沉默实验结果显示,50和100 nmol/L的LKA-LP@STAT3-siRNA处理后,HeLa细胞中STAT3的mRNA相对表达水平均显著降低(均P<0.01)。细胞毒性实验结果显示,50和100 nmol/L的LKA-LP@STAT3-siRNA处理后,HeLa细胞存活率均显著低于3T3细胞(均P<0.01)。结论可电离阳离子脂质LKA可构建脂质体LKA-LP以用于siRNA药物的递送。在细胞层面成功实现了基因沉默,且对HeLa细胞产生了特异性杀伤作用,为LKA-LP作为核酸递送载体的核酸药物的开发奠定了坚实且充足的基础。  
      关键词:干扰小RNA递送;可电离阳离子脂质;脂质体;化学合成;HeLa细胞   
      44
      |
      5
      |
      0
      <HTML>
      <网络PDF>
      <引用本文> <批量引用> 82712360 false
      更新时间:2025-03-11
    • 匹维溴铵与苯唑西林联用对表皮葡萄球菌的协同抗菌作用 AI导读

      最新研究发现,匹维溴铵与苯唑西林联合使用对表皮葡萄球菌及其生物被膜和持留菌具有显著的协同抗菌作用,有望成为难治性表皮葡萄球菌生物被膜相关感染的替代药物。
      袁乐宏, 佘鹏飞
      2024, 49(10): 1601-1610. DOI: 10.11817/j.issn.1672-7347.2024.240109
      摘要:目的表皮葡萄球菌能黏附于医疗器械表面形成高耐药的生物被膜,针对表皮葡萄球菌及其生物被膜的新型抗菌药物研发已成为研究热点。本研究通过药物重新利用,探讨L型钙离子通道阻断剂匹维溴铵(pinaverium bromide,PVB)与苯唑西林(oxacillin,OXA)联合使用对表皮葡萄球菌的抗菌作用。方法表皮葡萄球菌临床菌株于2022年1至9月收集于中南大学湘雅三医院检验科。通过微量肉汤稀释实验检测PVB和OXA的最低抑菌浓度(minimal inhibitory concentration,MIC)。棋盘稀释实验和时间-杀菌曲线用于检测PVB和OXA联用的协同抑菌指数和协同杀菌效率。耐药筛选实验用于检测PVB抑制OXA耐药性形成的能力。生物被膜清除实验结合激光共聚焦显微镜观察和持留菌计数实验用于检测PVB与OXA联用对表皮葡萄球菌高耐药性生物被膜和持留菌的抗菌作用。通过透射电镜、活性氧(reactive oxygen species,ROS)定量实验和ATP定量实验探讨PVB的作用机制。结果PVB和OXA对表皮葡萄球菌标准菌株RP62A的MIC均为8 μg/mL。棋盘稀释实验显示PVB与OXA联用对表皮葡萄球菌标准菌株RP62A的协同抑菌指数为0.250 0,对临床分离菌株的协同抑菌指数为0.187 5~0.500 0,提示均为协同作用。耐药筛选实验发现PVB不仅不会产生耐药,还能有效抑制OXA产生耐药。1×MIC的PVB和OXA联用时,可使生物被膜的吸光度(A570 nm)从(2.36±0.46)减少到(1.12±0.39) (t=3.504,P=0.02)。通过激光共聚焦显微镜观察可知,PVB和OXA联用还可明显破坏生物被膜的结构,使死亡细菌的比例增加。同时,1×MIC的PVB和OXA作用于持留菌4 h,可使持留菌的总量从lg(7.73±0.21)减少到lg(2.79±0.43)(t=4.143,P=0.014)。此外,PVB联用OXA的协同抗生物被膜效果在临床菌株中得到进一步验证。透射电镜观察发现PVB可使细菌结构明显破坏。OXA与PVB联用可显著诱导细菌产生ROS,使ROS相对荧光强度从(30 000.00±2 000.00)升高到(45 666.67±2 081.67) (t=10.68,P<0.001)。PVB和OXA联用还可显著降低ATP的生成,使ATP探针相对荧光强度从(565.00±33.18)减少到(205.67±35.23) (t=4.932,P=0.003)。结论PVB联用OXA对表皮葡萄球菌及其生物被膜和持留菌具有显著的协同抗菌作用,有望成为难治性表皮葡萄球菌生物被膜相关感染的替代药物。  
      关键词:匹维溴铵;苯唑西林;抗生素;协同作用;生物被膜   
      39
      |
      7
      |
      0
      <HTML>
      <网络PDF>
      <引用本文> <批量引用> 82711107 false
      更新时间:2025-03-11
    • ZNF667通过抑制NF-κB信号通路改善椎间盘退变炎症损伤 AI导读

      最新研究发现,锌指蛋白ZNF667在椎间盘退变中低表达,通过抑制NF-κB信号通路减轻髓核细胞凋亡和炎症反应,为治疗提供新靶点。
      钟华, 郭乐斌, 杨焱, 田琛俊, 刘富生, 郑博文
      2024, 49(10): 1611-1621. DOI: 10.11817/j.issn.1672-7347.2024.240122
      摘要:目的随着老年化现象的加剧,椎间盘退变(intervertebral disc degeneration,IDD)的发病率逐年增加。IDD的发病机制复杂,目前尚无有效的治疗手段。本研究旨在深入探究在IDD特别是髓核细胞炎症损伤过程中锌指蛋白667(zinc finger protein 667,ZNF667)的具体功能及其作用机制。方法基于基因表达综合(gene expression omnibus,GEO)数据库中与IDD相关的数据集(GSE124272和GSE150408)筛选差异表达基因(differential expression genes,DEG),并将其中与基因转录调控密切相关的ZNF667作为目标基因。分析ZNF667基因在IDD相关数据集(GSE124272、GSE150408、GSE56081、GSE147383、GSE23130)中的表达情况。收集3例IDD患者和3例外伤致椎体骨折患者(作为对照)的髓核组织,采用苏木精-伊红(hematoxylin and eosin,HE)染色对髓核组织进行病理学检测,并通过免疫组织化学技术(immunohistochemistry technique,IHC)检测ZNF667在髓核组织中的表达水平。进一步通过基因富集分析(gene set enrichment analysis,GSEA)揭示ZNF667潜在的作用机制。为进行体外验证,采用10 ng/mL白细胞介素(interleukin-1β,IL-1β)处理人原代髓核细胞以构建IDD细胞模型,并进一步转染ZNF667过表达质粒至细胞;采用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凋亡情况,酶联免疫吸附分析(enzyme-linked immunosorbent assay,ELISA)检测细胞培养上清液中炎症因子环氧化酶-2(cyclooxygenase-2,COX-2)、白细胞介素-6(interleukin-6,IL-6)、肿瘤坏死因子-α(tumor necrosis factor-α,TNF-α)的水平,实时聚合酶链反应检测细胞中ZNF667的mRNA表达水平,蛋白质印迹法检测细胞中ZNF667、髓分化因子88(myeloid differentiation factor 88,MyD88)、P65和磷酸化P65(phosphorylation-P65,p-P65)的蛋白质表达水平。结果基于GEO数据库和临床组织样本检测的结果均表明ZNF667在IDD中低表达;IDD患者髓核组织细胞外基质和髓核细胞明显减少,纤维软骨细胞排列紊乱。GSEA结果显示ZNF667可能参与血管新生、上皮-间充质转化(epithelial-mesenchymal transition,EMT)、氧化磷酸化、过氧化物酶体、类固醇生物合成、核因子κB(nuclear factor-κB,NF-κB)介导的TNF-α信号通路等生物学过程。体外实验的结果进一步证实ZNF667在IL-1β诱导的IDD细胞模型细胞中低表达,且过表达ZNF667可逆转IL-1β导致的细胞凋亡率增加,炎症因子COX-2、IL-6、TNF-α水平上调和NF-κB信号通路相关的MyD88、p-P65/P65表达水平上调的趋势(均P<0.05)。结论ZNF667可通过抑制NF-κB信号通路,减轻髓核细胞凋亡和炎症反应,发挥对椎间盘的保护作用。这一发现不仅为IDD的发病机制提供了新的视角,也为IDD的治疗提供了新的潜在靶点。  
      关键词:椎间盘退变;髓核细胞;锌指蛋白667;核因子κB信号通路   
      40
      |
      8
      |
      0
      <HTML>
      <网络PDF>
      <引用本文> <批量引用> 82712198 false
      更新时间:2025-03-11
    • 最新研究揭示,血清半胱氨酸蛋白酶抑制剂C水平升高与骨质疏松症和骨折风险增加显著相关,尤其在女性中更为明显。
      王文惠, 王晗, 雷署丰, 何培
      2024, 49(10): 1622-1632. DOI: 10.11817/j.issn.1672-7347.2024.240147
      摘要:目的骨质疏松症以骨量减低和骨组织微结构损坏为特征,常引发脆性骨折。骨密度低是导致骨折的关键危险因素。血清半胱氨酸蛋白酶抑制剂C(cystatin C,CysC)是肾小球滤过率的内源性标志物,与骨密度呈负相关,可能是骨质疏松症的潜在危险因素。本研究旨在通过队列分析和孟德尔随机化(Mendelian randomization,MR)分析相结合的方法,探究CysC与骨质疏松症和骨折在普通人群中的关联和潜在的致病机制。方法利用英国生物银行的大规模前瞻性队列数据和欧洲人群的全基因组关联分析(genome-wide association study,GWAS)汇总统计数据(严格设置排除标准:非白人种族、甲状腺疾病、胃肠功能障碍、肾脏疾病、类风湿性疾病、恶性肿瘤、慢性感染或炎症性疾病、糖尿病和高血压等特殊疾病人群,以及正在服用影响骨代谢药物者)。采用多变量线性回归、Logistic回归和Cox比例风险模型分析CysC与骨密度、骨质疏松症和骨折发生风险的关系。所有分析均采用3个递进模型调整混杂因素:3种不同模型进行分析:模型1调整人口学特征和生活方式因素,模型2在模型1基础上进一步调整肾功能,模型3在模型2基础上调整体力活动水平。通过限制性立方样条模型探究其非线性关系,并使用MR分析评估CysC与骨质疏松症及骨折之间的因果关联。结果多变量分析显示,在调整基本变量后(模型1),总研究参与者中CysC与估计骨密度(estimated bone mineral density,eBMD)不存在相关性,但是在经过性别分层的男性和女性中均呈显著负相关(均P<0.001)。在调整肾功能(模型2)和体力活动水平(模型3)后,总研究参与者中CysC与eBMD开始呈负相关(P<0.001)。此外,多变量Logistic回归均显示CysC浓度与骨质疏松风险呈显著正相关(P<0.01),这种关联在所有分析模型中均保持稳定。在所有人群和模型中,多变量Cox回归分析结果均显示Q4组的CysC与骨质疏松症发生风险均呈正相关(均P<0.001)。在总人群中,Q4组的CysC与骨折之间的正向关联仅在模型2和模型3中出现,风险比均为1.118(均P<0.001)。然而经过性别分层后,这种关联在男性中消失(P>0.05)。此外,限制性立方样条回归分析结果显示CysC与骨质疏松症和骨折的发病存在非线性关系(P<0.05)。通过筛选167个单核苷酸多态性(single nucleotide polymorphisms,SNPs)作为工具变量进行MR分析,结果显示CysC与骨质疏松症和骨折之间并不存在直接的因果关系(P≥0.05),这一发现与既往特殊人群研究结果存在差异。结论CysC水平升高与骨质疏松症和骨折风险增加具有显著相关性,这种关联在女性中表现更为明显。肾功能和体力活动水平可能是影响这种关联的重要因素。CysC与骨质疏松和骨折之间的关联可能的机制包括CysC升高导致维生素D和矿物质代谢异常,抑制骨形成;肾功能损伤加重炎症水平,影响骨吸收;或在骨质疏松症状态下,破骨细胞分化增加导致CysC水平升高。这些发现支持将CysC作为预测潜在骨质疏松症的生物学指标的可能性。  
      关键词:半胱氨酸蛋白酶抑制剂C;骨质疏松症;骨折;孟德尔随机化分析;前瞻性队列研究   
      43
      |
      6
      |
      0
      <HTML>
      <网络PDF>
      <引用本文> <批量引用> 82712346 false
      更新时间:2025-03-11
    • 最新研究发现,补体C5/C5a水平高显著增加Graves眼病风险,为诊断和治疗提供新依据。
      朱敏, 吴冰萱, 陈赵昌辞, 陈海燕, 熊炜
      2024, 49(10): 1633-1641. DOI: 10.11817/j.issn.1672-7347.2024.240062
      摘要:目的Graves眼病是一种复杂的器官特异性自身免疫性疾病,发病机制尚不明确。补体系统中的核心成分5/5a(component 5/5a,C5/C5a)可能在该疾病的病理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本研究旨在利用孟德尔随机化(Mendelian randomization,MR)方法探究C5/C5a与Graves眼病的因果关系,以期为Graves眼病的诊断与治疗提供新的理论依据。方法基于全基因组关联分析(genome-wide association study,GWAS)的汇总数据,以补体C5/C5a作为暴露因素,Graves眼病作为结局因素,分析补体C5/C5a与Graves眼病的因果关系,利用共定位分析得出假设的后验概率(posterior probability of hypothesis,PPH),进一步验证补体C5与Graves眼病的遗传关联。结果Wald比率法模型显示补体C5与Graves眼病呈显著正相关(OR=4.109,95% CI 1.990~8.486,P<0.001),逆方差加权法(inverse variance weighted,IVW)模型显示C5a与Graves眼病同样呈正相关(OR=2.901,95% CI 1.225~6.869,P=0.015),共定位分析显示补体C5与Graves眼病在给定的遗传窗口内共享同一个单核苷酸多态性(single nucleotide polymorphism,SNP)rs7036980,PPH4为0.81(>0.80为概率高)。结论补体C5/C5a的高水平显著增加Graves眼病的发生风险,通过靶向补体C5的抑制剂可以有效降低Graves眼病的发生风险。  
      关键词:补体C5;补体C5a;Graves眼病;孟德尔随机化;共定位分析   
      0
      |
      0
      |
      0
      <HTML>
      <网络PDF>
      <引用本文> <批量引用> 64926407 false
      更新时间:2025-03-11
    • 据最新研究报道,中国角膜移植供体缺口巨大,通过角膜成分移植可扩大供体来源。研究观察了HBsAg阳性捐献者角膜中HBsAg的表达和分布,为板层角膜移植的可行性和安全性提供依据。研究结果表明,HBsAg血清阳性捐献者的供体角膜存放于中期保存液或在甘油中长期保存后,上皮层或内皮层仍有HBsAg的阳性表达,但角膜基质层中均无HBsAg的阳性表达。本研究为进一步研究HBsAg阳性供体角膜用于板层角膜移植的可能性奠定了基础。
      仁虹, 蔡子怡, 杜佳琪, 李高阳, 胡舒钰, 欧阳莎, 刘寒涵, 邓志宏
      2024, 49(10): 1642-1648. DOI: 10.11817/j.issn.1672-7347.2024.230564
      摘要:目的中国角膜移植供体缺口巨大,可通过角膜成分移植来扩大供体角膜来源。本研究旨在通过观察采用不同储存介质保存的血清乙型肝炎表面抗原(hepatitis B surface antigen,HBsAg)阳性捐献者角膜中HBsAg的表达和分布,以评估板层角膜移植的可行性和安全性。方法本研究的研究对象为2019年12月至2021年3月间临床捐献的保存在中南大学湘雅三医院眼库的10枚角膜(来自6例捐献者)。采用酶联免疫吸附分析的方法检测血清HBsAg的表达,聚合酶链反应(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PCR)法检测血清HBsAg阳性捐献者血中乙型肝炎病毒(hepatitis B virus,HBV)DNA滴度,免疫荧光染色检测角膜中的HBsAg的表达及其在角膜各层的定位,对血中HBV DNA滴度和角膜中HBsAg荧光强度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4枚来自2例血清HBsAg阳性捐献者的角膜、1枚来自1例血清HBsAg阴性捐献者的角膜均短期(<2周)保存在中期保存液中,2枚来自1例血清HBsAg阳性捐献者的角膜和2枚来自1例血清HBsAg阳性捐献者的角膜分别在甘油中保存1个月和1年,1枚来自1例血清HBsAg阴性捐献者的角膜在甘油中保存1年。免疫荧光染色结果显示:采用中期保存液短期(<2周)保存的2枚角膜上皮层和1枚角膜内皮层、甘油保存1年的1枚角膜上皮细胞均可见HBsAg阳性信号。免疫荧光染色半定量分析结果显示:角膜上皮层和内皮层中HBsAg荧光强度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2),不同捐献者及保存方法的角膜上皮中HBsAg荧光强度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血中HBV DNA滴度与角膜上皮中的HBsAg阳性表达呈正相关(R2=0.707,P=0.036)。结论HBsAg血清阳性捐献者的供体角膜存放于中期保存液或在甘油中长期保存后,上皮层或内皮层仍有HBsAg的阳性表达,但角膜基质层中均无HBsAg的阳性表达。血中HBV DNA滴度高表达的捐献者,其角膜中HBsAg表达阳性的可能性越高。本研究为进一步研究HBsAg阳性供体角膜用于板层角膜移植的可能性奠定了基础。  
      关键词:角膜;板层角膜移植;乙型肝炎病毒;乙型肝炎病毒表面抗原;乙型肝炎病毒表面抗体;上皮层;内皮层;基质层   
      42
      |
      7
      |
      0
      <HTML>
      <网络PDF>
      <引用本文> <批量引用> 82712253 false
      更新时间:2025-03-11
    • 新型活动连接装置用于非共同就位道MARPE AI导读

      在正畸领域,研究者采用3D打印微种植钉帽和丝素蛋白电纺膜,优化非共同就位道MARPE临床操作,具有良好力学性能和生物相容性,有效打开D期腭中缝,操作简便,具有临床应用前景。
      伍水平, 许钰涵, 李英杰, 朱伟, 张振龙, 张灵玲, 李成日, 陈君捷, 钱柳, 李宇思, 程岘, 刘焱萍, 卢燕勤
      2024, 49(10): 1649-1662. DOI: 10.11817/j.issn.1672-7347.2024.240283
      摘要:目的上颌横向发育不足是临床上常见的错牙合畸形,微种植钉辅助上颌快速扩弓(miniscrew-assisted rapid palatal expansion,MARPE)不仅可获得更多的骨性扩弓效果,而且微种植钉植入简单、无需翻瓣、患者舒适、扩大了扩弓的年龄范围和适应证。但扩弓器与微种植钉间的固定连接导致扩弓器难以摘除,极大地影响临床推广使用。本研究采用三维(three dimension,3D)打印微种植钉帽和丝素蛋白(silk fibroin,SF)电纺膜作为新型活动连接装置,旨在优化正畸扩弓中非共同就位道MARPE的临床操作。方法非共同就位道MARPE的活动连接装置由3D打印微种植钉帽和SF电纺膜组成。首先,微种植钉帽通过逆向工程软件Geomagic Wrap测量并生成最佳拟合数据,运用3D创造程序Cinema4D设计微种植钉帽内部圆柱和外部保护环保存为STL文件,将数据导入VoxelddanceTango软件设计虚拟基台支架,利用3D打印机进行制作。随后,采用静电纺丝技术将SF和聚氧化乙烯(polyethylene oxide,PEO)按照不同质量比制成SF电纺膜。应用扫描电子显微镜(scanning electron microscope,SEM)镜观察形貌,傅里叶红外光谱(Fourier-transform infrared spectroscope,FTIR)研究微种植钉帽和SF电纺膜的二级结构构象。通过拉伸和压缩实验研究微种植钉帽和SF电纺膜的力学性能,对比有无SF电纺膜时活动连接装置的密合性。此外,将微种植钉帽和SF电纺膜分别与小鼠胚胎成纤维细胞(NIH 3T3)共同培养,采用活细胞/死细胞双染试剂盒染色和细胞计数试剂盒-8(cell counting kit-8,CCK-8)检测二者的细胞相容性。最后,选择1名生长发育晚期且腭中缝D期的患者,在锥形束计算机断层扫描(computed tomography cone beam,CBCT)上测量腭侧预植入点软硬组织厚度,于第2前磨牙和第1磨牙间骨质密度较佳处植入2颗微种植钉,口内扫描模型,将13、23纳入牙骨混合支持式扩弓器,个性化制作。试戴微种植钉帽,同时试戴扩弓器至完全贴合无干扰,粘接固定扩弓器,将SF电纺膜包绕覆盖微种植钉,盖上微种植钉帽,光固化树脂连接扩弓器和微种植钉帽。嘱患者扩弓:1次/d,共28次,密切监测扩弓情况,获得扩弓前后资料,观察扩弓疗效。结果微种植钉帽摩擦力和负载压力分别为(54.7±9.57) N和(148.61±15.29) N。SEM下与10% PEO的SF电纺膜和30% PEO的SF电纺膜比较,20% PEO的SF电纺膜的纤维直径最为均匀,且电纺过程最连续稳定。降解实验显示所有SF电纺膜在第1、3、7天内称重均无明显变化。FTIR结果显示所有SF电纺膜均显示出相似的特征区。综上选取20% PEO的SF电纺膜进行后续研究。湿态下测量20% PEO的SF电纺膜的最大断裂应力为(2.46±0.26) N。体外模拟使用时,宏观和SEM镜下均显示种植钉帽和电纺膜组密合性良好。NIH 3T3经活细胞/死细胞双染试剂盒染色在荧光显微镜下观察,SF电纺膜组和微种植钉帽组均呈现典型的成纤维细胞样,形态良好,存活率高。CCK-8结果显示在第3天SF电纺膜组存活率达111.46%,细胞活性有增高的趋势。最后,1名13岁腭中缝D期男性患者,经过带有活动连接装置的非共同就位道MARPE扩弓后11、21间出现2.5 mm间隙,扩弓6个月后复查CBCT,腭中缝明显增宽,证明腭中缝被成功打开。结论非共同就位道MARPE的活动连接装置力学性能和生物相容性良好,能有效地打开D期腭中缝,操作简便,有良好临床应用前景。  
      关键词:连接装置;微种植钉辅助上颌快速扩弓;上颌横向发育不足;腭中缝分期;三维打印   
      28
      |
      7
      |
      0
      <HTML>
      <网络PDF>
      <引用本文> <批量引用> 82712443 false
      更新时间:2025-03-11
    • 湖南省肺结核患者抗结核治疗期间死亡情况及其影响因素 AI导读

      据最新研究,湖南省肺结核患者治疗期间死亡风险高,高龄、男性、农民、HIV阳性等是危险因素。
      陈佳欣, 徐祖辉, 徐慧兰, 白丽琼
      2024, 49(10): 1663-1670. DOI: 10.11817/j.issn.1672-7347.2024.240344
      摘要:目的减少结核病患者治疗期间的死亡对完成全程规范治疗、治愈结核病至关重要。本研究旨在分析湖南省肺结核患者在抗结核治疗期间的死亡情况及其影响因素。方法本研究为回顾性队列研究,收集2019年1月1日至2023年12月31日湖南省结核病管理信息系统中的肺结核患者信息,使用寿命表法估计患者的累积生存率,使用Log-rank检验比较组间生存率,通过Cox比例风险回归分析来探讨患者治疗期间死亡的影响因素。结果湖南省肺结核患者抗结核治疗期间的结核病死率为0.24%,结核死亡患者的生存时间为2.41(2.18~2.63)个月,有47.28% (235/497)的结核病死亡患者出现在抗结核治疗前2个月的强化期。Cox比例风险回归分析结果显示高龄、男性、农民、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uman immunodeficiency virus,HIV)阳性、复治、病原学检查结果阳性、医务人员管理服药、合并泌尿系统结核为肺结核患者治疗期间死亡的危险因素。结论湖南省肺结核患者抗结核治疗期间的结核病死率为0.24%,高龄、男性、农民、HIV阳性、复治、病原学检查结果阳性、医务人员管理服药及合并泌尿系统结核的肺结核患者在抗结核治疗期间的死亡风险较高。  
      关键词:肺结核;抗结核治疗;死亡;影响因素;寿命表   
      34
      |
      3
      |
      0
      <HTML>
      <网络PDF>
      <引用本文> <批量引用> 82711008 false
      更新时间:2025-03-11
    • 在后疫情时期,中国城市居民肥胖患病率急剧上升,本研究探讨肥胖症患者采用体重管理APP的影响因素,为制定有效的健康管理策略提供科学依据。
      屈淑娟, 严文广, 周敏, 何微
      2024, 49(10): 1671-1682. DOI: 10.11817/j.issn.1672-7347.2024.240052
      摘要:目的后疫情时期,中国城市居民的肥胖患病率急剧上升,超重人群占34.8%,肥胖人群占14.1%,肥胖症已经成为威胁人们健康的重要公共卫生挑战。鉴于体重管理应用程序(application,APP)在辅助健康管理和控制体重方面的潜力,本研究旨在探讨肥胖症患者采用体重管理APP的影响因素,为制定有效的健康管理策略提供科学依据。方法2023年3至10月,采用随机抽样方法,对北京、上海、广州、武汉、长沙、成都6个中国城市18~65岁的1 728名普通居民进行在线问卷调查。基于技术接受模型(technology acceptance model,TAM)提出了一个拓展理论模型,包括感知有用性、感知易用性、社会影响、感知风险、健康知识、态度等心理变量,以及性别、年龄、教育程度和居住地等人口统计学变量。运用独立结构方程模型进行假设检验,分析肥胖症患者采用体重管理APP的影响因素。结果对肥胖症患者来说,体重管理APP感知易用性是感知有用性(β=0.301,P<0.001)、社会影响(β=0.132,P<0.001)、态度(β=0.266,P<0.001)的显著正向预测因子。感知有用性是社会影响(β=0.171,P<0.001)和态度 (β=0.499,P<0.001)的显著正向预测因子。社会影响(β=0.285,P<0.001)和知识(β=0.078,P<0.001)是态度的正向预测因子。感知风险对于态度的负向影响不显著(P=0.166),其对实际使用(β=-0.051,P=0.036)的负向影响显著但强度比较微弱。态度对实际使用影响显著(β=0.549,P<0.001),积极的用户态度是驱动实际使用行为的关键因素。此外,性别、年龄、教育程度和居住地等人口统计变量对态度和实际使用有显著调节作用。从性别角度来看,女性肥胖者很可能由于对体重管理APP的感知有用性而转化为态度,而男性更有可能因为态度而转化为实际使用,女性是“实用主义者”,男性是“行动派”。从年龄来看,年轻组(35岁以下)更注重有效性。高学历组(高职及以上)更可能因为风险而放弃使用体重管理APP,因为态度而转化为实际使用。结论在后疫情时期,推广使用体重管理APP是提升肥胖症患者自我管理能力的关键举措,探索用户使用的影响因素可以普及健康生活方式并提升慢性病防控效果,提高人们的生活质量和健康水平。  
      关键词:体重管理应用程序;后疫情时期;肥胖患者;技术接受;健康知识   
      32
      |
      7
      |
      0
      <HTML>
      <网络PDF>
      <引用本文> <批量引用> 82711007 false
      更新时间:2025-03-11

      综述

    • 外泌体在调控肿瘤细胞铁死亡中的作用 AI导读

      在生物医学领域,专家揭示了外泌体在调控铁死亡和肿瘤治疗中的重要作用,为临床抗肿瘤治疗提供了新思路。
      徐瑞雪, 王宇
      2024, 49(10): 1683-1691. DOI: 10.11817/j.issn.1672-7347.2024.230595
      摘要:外泌体是一种纳米级胞外囊泡,广泛存在于各种体液中,携带蛋白质、脂质、核酸等多种物质,通过参与免疫调节、细胞间信号转导、蛋白质及核酸的传输等多种方式在生物体内发挥重要作用。外泌体通过调控铁死亡介导肿瘤发展和肿瘤耐药等过程。利用外泌体运送载体的特性调控铁死亡为临床抗肿瘤治疗提供了新的思路和更多的可能性。  
      关键词:外泌体;铁死亡;肿瘤;肿瘤微环境;肿瘤耐药;免疫调节   
      37
      |
      3
      |
      0
      <HTML>
      <网络PDF>
      <引用本文> <批量引用> 82712161 false
      更新时间:2025-03-11
    • 脑梗死相关认知障碍机制 AI导读

      据最新研究,脑梗死相关认知障碍受多种因素影响,涉及周细胞变性、活性氧生成过量等复杂机制,为治疗提供新思路。
      尹晴, 杨利
      2024, 49(10): 1692-1699. DOI: 10.11817/j.issn.1672-7347.2024.240213
      摘要:脑梗死是脑卒中的常见类型,发病率和致残率高,且大多数脑梗死患者都存在不同程度的认知障碍。脑梗死相关认知障碍的表现形式和严重程度受多因素影响并相互作用,其病理生理机制也非常复杂,涉及周细胞变性、活性氧生成过量、谷氨酸生成过量和自噬过度激活等方面。脑梗死发生后,周细胞生理功能异常,激活神经炎症并促进炎性介质入脑;周细胞脱离血管导致血脑屏障完整性被破坏;虽能通过血管生成和胶质瘢痕形成缓解损伤,但胶质瘢痕过度形成会抑制神经再生。过量活性氧引发氧化应激,导致线粒体功能障碍、铁死亡及内皮型一氧化氮合酶/一氧化氮信号抑制,损伤神经元。谷氨酸释放激增且清除不足导致细胞间隙谷氨酸过量堆积,引发兴奋性毒性;钙离子内流激活蛋白酶及凋亡途径,导致神经元死亡。自噬被过度激活导致溶酶体膜通透性的改变及溶酶体腔内酶的外渗;少突胶质细胞坏死引起严重脱髓鞘,加重脑损伤;促进受损线粒体自噬可改善线粒体损伤导致的认知功能障碍。  
      关键词:脑梗死;认知障碍;病理生理机制;神经炎症;突触功能障碍   
      39
      |
      7
      |
      0
      <HTML>
      <网络PDF>
      <引用本文> <批量引用> 82712342 false
      更新时间:2025-03-11

      临床病例讨论

    • 机器人辅助手术治疗复杂腹壁巨大切口疝3例 AI导读

      在腹壁巨大切口疝治疗领域,中南大学湘雅三医院采用达芬奇机器人辅助手术,患者恢复快,无严重并发症,效果显著。
      向延东, 信嘉轩, 刘毅辉, 易波
      2024, 49(10): 1700-1705. DOI: 10.11817/j.issn.1672-7347.2024.240293
      摘要:腹壁切口疝是开腹手术最常见的并发症之一,其中腹壁巨大切口疝的定义为腹壁缺损最大直径>12 cm或疝囊容积与腹腔容积比>20%。腹壁巨大切口疝的主要治疗方法为手术治疗,开放手术和传统腹腔镜手术治疗难度和手术创伤均较大,术后并发症多,治疗效果不理想。2021年5月至2023年11月中南大学湘雅三医院收治了3例腹壁巨大切口疝的患者,并对其进行了达芬奇机器人辅助下腹腔内补片修补术(robotic-assisted intraperitoneal onlay mesh,rIPOM)。患者术中出血少,术后恢复时间短,未发生切口感染及严重并发症,无再次复发。相较于传统开放手术、腹腔镜手术,机器人辅助手术在腹壁巨大切口疝临床应用上具有独特优势。  
      关键词:腹壁巨大切口疝;机器人辅助手术;疝修补术;达芬奇机器人;补片;腹腔镜手术   
      34
      |
      6
      |
      0
      <HTML>
      <网络PDF>
      <引用本文> <批量引用> 82712179 false
      更新时间:2025-03-11
    • 蓝色橡皮疱痣综合征1例并文献复习 AI导读

      中南大学湘雅三医院报道了一例罕见蓝色橡皮疱痣综合征患者,通过对症治疗和西罗莫司治疗,患者症状得到缓解,有助于加深对BRBNS临床表现及诊断的认识。
      袁丹丹, 解燕, 梁琪
      2024, 49(10): 1706-1710. DOI: 10.11817/j.issn.1672-7347.2024.240163
      摘要:蓝色橡皮疱痣综合征(blue rubber bleb nevus syndrome,BRBNS)是一种罕见的先天性临床综合征,主要特征是皮肤、胃肠道、肝脏及肺部等多器官内的静脉畸形。中南大学湘雅三医院2022年6月收治1例罕见的BRBNS患者,患者因腹胀、既往反复便血入院,腹部影像学检查示肝脏及肠道内血管性病变,结肠镜检查显示多发蓝色血管瘤,行对症治疗及西罗莫司治疗后患者症状缓解。BRBNS病例罕见,本报告有助于加深对BRBNS临床表现及诊断的认识。  
      关键词:蓝色橡皮疱痣综合征;血管畸形;腹胀;便血;结肠镜检查   
      31
      |
      7
      |
      0
      <HTML>
      <网络PDF>
      <引用本文> <批量引用> 82712231 false
      更新时间:2025-03-11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