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刊期

    2023 48 8

      特别报告

    • 湖南省心脑血管健康与疾病报告编写组
      2023, 48(8): 1113-1127. DOI: 10.11817/j.issn.1672-7347.2023.230128
      摘要:心脑血管疾病作为湖南省城乡居民的首位死因,其现状是湖南省疾病预防和控制(以下简称“防控”)成效的体现和未来工作方向的基础和依据。因此,《湖南省心血管健康与疾病报告概要》(2020)(以下简称“年报”)描述和总结了湖南省心脑血管疾病防控的现状及问题,以对未来推动和强化心脑血管疾病防控提供参考和证据支撑。湖南省2017年心脑血管疾病的寿命损失年仍高于全国平均水平,且2019年人均期望寿命(77.1岁)较全国平均期望寿命(77.3岁)减少0.2岁;心脑血管疾病死亡率占居首位,且呈现上升趋势,心脑血管疾病中的高血压、冠心病及脑卒中的患病率、死亡率均高于全国水平,心脑血管疾病负担不断加重。而纵向比较下,2019年湖南省人均期望寿命较2015年增长1.26岁;心脑血管事件发生率较2017年下降8.34%;并在湖南省众多专家的努力下建立了高血压医防融合新模式,实现了基层高血压规范化门诊全覆盖;2020年示范区长沙县在管高血压患者规范管理率上升到65.27%,心脑血管事件发生率、脑卒中发生率、因心脑血管事件死亡率较2016年分别降低了28.08%、28.62%、25.00%。近年来湖南省心脑血管疾病防控工作取得了一定进展和成就,但同样仍面临十分严峻的问题和挑战。  
      关键词:湖南省;心脑血管疾病;发病率;死亡率;疾病负担   
      36
      |
      179
      |
      0
      <HTML>
      <网络PDF>
      <引用本文> <批量引用> 42966855 false
      发布时间:2023-10-24

      论著

    • 马慧,黄滴,李博涵,丁凤,李红梅,吴成柱
      2023, 48(8): 1128-1135. DOI: 10.11817/j.issn.1672-7347.2023.230061
      摘要:目的鼻咽癌是一种发病率高、病死率高的头颈部恶性肿瘤,易出现局部复发、远处转移以及耐药的情况,使得患者治疗后生存率并不高。紫杉醇作为化学治疗药物用于治疗鼻咽癌,但鼻咽癌细胞易对紫杉醇产生耐药性。而抑制热激蛋白90(heat shock protein 90,Hsp90)可以克服在许多癌症中常见的信号冗余和耐药机制。本研究旨在探究Hsp90抑制剂白果酸联合紫杉醇对鼻咽癌CNE-2Z细胞抗肿瘤活性的影响及其机制。方法本实验分为对照组(不加药液)、白果酸组(10、30、50、70 μmol/L)、紫杉醇组(5、10、20、40 nmol/L)和联用组,各组采用相应药物处理CNE-2Z细胞。采用噻唑蓝(methyl thiazolyl tetrazolium,MTT)比色法检测CNE-2Z细胞的存活率;划痕试验和Transwell迁移试验检测CNE-2Z细胞的迁移情况;Transwell侵袭试验检测CNE-2Z细胞的侵袭能力;Annexin V-FITC/PI双染检测CNE-2Z细胞的凋亡情况;蛋白质印迹法检测白果酸与紫杉醇联用后细胞侵袭迁移、凋亡相关蛋白表达的变化。结果与对照组相比,白果酸组和紫杉醇组均可抑制CNE-2Z细胞增殖(均P<0.05)。50 μmol/L白果酸和5、10、20、40 nmol/L紫杉醇联用组细胞存活率均低于单用紫杉醇组(均P<0.05),药物联用指数(combination index,CI)小于1,具有协同作用。与单用50 μmol/L白果酸组和10 nmol/L紫杉醇组相比,联用组可明显抑制CNE-2Z细胞侵袭和迁移(均P<0.05),且下调Hsp90客户蛋白基质金属蛋白酶(matrix metalloproteinase,MMP)-2和MMP-9的表达水平。双染结果显示:与单用50 μmol/L白果酸组和10 nmol/L紫杉醇组相比,联用组的细胞凋亡率明显升高(均P<0.05),且联用后下调Hsp90客户蛋白Akt和B细胞淋巴瘤-2(B-cell lymphoma-2,Bcl-2)的表达,上调Bcl-2关联X蛋白(Bcl-2-associated X protein,Bax)的表达。结论白果酸和紫杉醇联用后具有协同作用,可抑制CNE-2Z细胞增殖、侵袭及迁移,诱导细胞凋亡,这些作用可能与白果酸抑制Hsp90活性有关。  
      关键词:Hsp90抑制剂;白果酸;紫杉醇;鼻咽癌;协同作用;抗肿瘤作用   
      38
      |
      186
      |
      0
      <HTML>
      <网络PDF>
      <引用本文> <批量引用> 42966967 false
      发布时间:2023-10-24
    • 张峰煜,佘笠,黄东海
      2023, 48(8): 1136-1151. DOI: 10.11817/j.issn.1672-7347.2023.220630
      摘要:目的喉癌(laryngeal cancer,LC)是全球最常见的头颈部肿瘤之一,世界范围内的死亡率和发病率都很高。尽管付出了巨大的努力,但人们对喉癌发生恶性进展的机制仍然认识不足。本研究旨在通过深度生物信息学分析,寻找可作为喉癌生物标志物或治疗靶点的关键基因标志物。方法从美国肿瘤基因组图谱(the Cancer Genome Atlas,TCGA)数据库中收集117个喉癌患者样本,16 746个喉癌基因RNA测序数据和9个临床特征,采用加权基因共表达网络分析(weighted gene coexpression network analysis,WGCNA)构建多个共表达基因模块。对相关的共表达模块和临床特征进行研究,验证它们之间的相关性,并利用模块之间的关联来探索疾病发生通路中的关键基因,最后运用Kaplan-Meier plotter验证富集后的基因与喉癌预后的相关性。结果通过WGCNA,共构建出16个喉癌共表达基因模块,并发现其中的4个共表达模块(黄色、洋红、黑色、褐色共表达模块)与3个临床特征(初始病理诊断年龄、癌症状态和病理N分期)有相关性。其中,黄色和洋红基因共表达模块与病理诊断的年龄呈负相关(分别为r=-0.23, P<0.05;r=-0.33,P<0.05);黑色和褐色基因共表达模块与癌症状态呈负相关(分别为r=-0.39,P<0.05;r=-0.50,P<0.05)。另外,褐色基因共表达模块与病理N分期呈现显著正相关。基因本体(gene ontology,GO)富集分析鉴定出77条相关通路,京都基因与基因组百科全书(Kyoto Encyclopedia of Genes and Genomes,KEGG)通路富集分析鉴定出30条相关信号通路,包括钙信号通路、细胞因子-细胞因子受体相互作用、神经活性配体-受体相互作用和脂肪细胞脂肪分解调控等。随后,我们确定了这些模块中的中枢基因。中枢基因与喉癌患者的总生存率显著相关,包括CHRNB4,FOXL2,KCNG1,LOC440173,ADAMTS15,BMP2,FAP和KIAA1644。结论通过WGCNA和验证,筛选出8个可作为喉癌潜在基因生物标志物的基因,为喉癌的临床诊断、预后和治疗提供参考。  
      关键词:喉癌;共表达模块;加权基因共表达网络分析;生物标志物   
      24
      |
      203
      |
      0
      <HTML>
      <网络PDF>
      <引用本文> <批量引用> 42966949 false
      发布时间:2023-10-24
    • 杜悦,黄芳财,关岚,曾明
      2023, 48(8): 1152-1162. DOI: 10.11817/j.issn.1672-7347.2023.220581
      摘要:目的磷脂酰肌醇-3-激酶-蛋白激酶B-哺乳动物雷帕霉素靶蛋白(phosphatidylinositol-3-kinase-protein kinase B-mammalian target of rapamycin,PI3K/Akt/mTOR)信号通路是自噬相关主要信号通路之一。自噬在硅沉着病纤维化形成过程中发挥关键作用。肺成纤维细胞向肌成纤维细胞表型转化是硅沉着病由炎症期进入纤维化期的标志之一。本研究旨在探讨PI3K/Akt/mTOR通路是否通过介导巨噬细胞自噬影响矽尘诱导的肺成纤维细胞向肌成纤维细胞表型转化。方法采用100 ng/mL佛波酯诱导人单核细胞白血病细胞系THP-1细胞24 h获得巨噬细胞。以不同浓度(0、25、50、100、200、400 μg/mL)二氧化硅(silicon dioxide,SiO2)粉尘悬浮液染毒巨噬细胞不同的时间(0、6、12、24、48 h)。采用细胞计数试剂盒-8(cell counting kit-8,CCK-8)法检测巨噬细胞存活率,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nzyme linked immunosorbent assay,ELISA)法检测巨噬细胞上清液中转化生长因子β1(transforming growth factor-β1,TGF-β1)、肿瘤坏死因子α(tumor necrosis factor-α,TNF-α)的含量。采用Transwell技术建立巨噬细胞和HFL-1细胞共培养体系,设空白对照组、SiO2组、LY294002组、SC79组、LY294002+SiO2组、SC79+SiO2组。LY294002+SiO2组、SC79+SiO2组分别用LY294002(PI3K抑制剂)、SC79(Akt激活剂)预处理巨噬细胞18 h、24 h,再用SiO2(100 μg/mL)粉尘悬浮液染毒巨噬细胞12 h。采用免疫荧光法检测巨噬细胞中微管相关蛋白1轻链3(microtubule-associated protein 1 light chain 3,LC3)的表达情况;蛋白印迹法检测巨噬细胞PI3K、Akt、mTOR、Beclin-1、LC3的蛋白质表达水平及HFL-1细胞中III型胶原蛋白(collagen III,Col III)、α-平滑肌肌动蛋白(α-smooth muscle actin,α-SMA)、纤维连接蛋白(fibronectin,FN)、基质金属蛋白酶-1(matrix metalloproteinase-1,MMP-1)、金属蛋白酶组织抑制因子-1(tissue matrix metalloproteinase inhibitor-1,TIMP-1)的蛋白质表达水平。结果用不同浓度的SiO2粉尘悬浮液染毒巨噬细胞12 h,巨噬细胞的存活率随SiO2浓度的增加逐渐降低,与0 μg/mL组比较,100、200、400 μg/mL组细胞存活率均明显降低,细胞上清液中TGF-β1和TNF-α含量均明显增加(均P<0.05);用100 μg/mL SiO2粉尘悬浮液染毒巨噬细胞,巨噬细胞的存活率随染毒时间的延长逐渐降低,与0 h组比较,6、12、24、48 h组细胞存活率明显降低(均P<0.05),细胞上清液中TGF-β1和TNF-α含量均明显增加,Beclin-1和LC3II的蛋白质表达水平均明显上调(均P<0.05)。免疫荧光法结果显示:100 μg/mL的SiO2粉尘处理巨噬细胞12 h后LC3的荧光呈点状聚集,且荧光强度明显高于空白对照组(P<0.05)。与空白对照组相比,SiO2组HFL-1细胞中Col III、FN、α-SMA、MMP-1、TIMP-1的蛋白质表达均上调(均P<0.05);与SiO2组相比,LY294002+SiO2组中巨噬细胞PI3K、Akt、mTOR的蛋白质表达均下调(均P<0.05),LC3II和Beclin-1的蛋白质表达均上调(均P<0.05),细胞上清液中TGF-β1和TNF-α含量均降低(均P<0.01),HFL-1细胞中Col III、FN、α-SMA、MMP-1、TIMP-1的蛋白质表达均下调(均P<0.05);SC79+SiO2组巨噬细胞PI3K、Akt、mTOR的蛋白质表达均上调(均P<0.05),LC3II和Beclin-1的蛋白质表达均下调(均P<0.05),细胞上清液中TGF-β1和TNF-α含量均增加(均P<0.01),HFL-1细胞中Col III、FN、α-SMA、MMP-1、TIMP-1的蛋白质表达均上调(均P<0.05)。结论矽尘染毒引起巨噬细胞的PI3K/Akt/mTOR通路抑制、自噬发生及炎症因子分泌增加,进而促进HFL-1细胞向肌成纤维细胞表型转化;调控PI3K/Akt/mTOR通路可通过影响矽尘对巨噬细胞的自噬诱导及炎症因子分泌,从而调节 HFL-1细胞向肌成纤维细胞表型转化。  
      关键词:矽尘;肺成纤维细胞;肌成纤维细胞;巨噬细胞自噬;PI3K/Akt/mTOR通路;转化生长因子β1;肿瘤坏死因子α   
      43
      |
      301
      |
      0
      <HTML>
      <网络PDF>
      <引用本文> <批量引用> 42966812 false
      发布时间:2023-10-24
    • 程学英,章征倩,董雯,伦永志,刘奔
      2023, 48(8): 1163-1175. DOI: 10.11817/j.issn.1672-7347.2023.220558
      摘要:目的单纯性脑梗死(cerebral infarction,CI)和CI合并2型糖尿病(CI complicated with Type 2 diabetes mellitus,CI-T2DM)患者的肠道微生物特征尚不清楚。本研究旨在分析单纯CI患者和CI-T2DM患者肠道菌群的变化特征。方法回顾性纳入2021年9月至2022年9月在莆田学院附属医院住院的患者,分为CI组(n=12)和CI-T2DM组(n=12),同时选择12名健康人作为对照组。从受试人群粪便标本中提取总DNA。通过Illumina Novaseq平台进行宏基因组测序。使用Knead Data、Kraken2和Bracken软件对测序结果进行分析。结果在门水平,CI-T2DM组厚壁菌、拟杆菌和变形杆菌的平均比例分别为33.07%、54.80%和7.00%,CI组的分别为14.03%、69.62%和11.13%,对照组的分别为50.99%、37.67%和5.24%,其中厚壁菌在3组间的分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6.130,P=0.011)。在科水平,与CI组相比,CI-T2DM组中真/优杆菌科的相对丰度(t=8.062,P<0.001)显著增加,而棒状杆菌科(t=4.471,P<0.001)、甲烷杆菌科(t=3.406,P=0.003)和假单胞菌科(t=2.352,P=0.028)的相对丰度显著减少。在属水平,与CI组相比,CI-T2DM组中痤疮丙酸杆菌属(t=6.242,P<0.001)、真/优杆菌属(t=8.448,P<0.01)和黏液真杆菌属(t=3.442,P=0.002)的相对丰度显著增加;甲烷短杆菌属(t=3.466,P=0.002)、锥体杆菌属(t=2.846,P=0.009)和假单胞菌属(t=2.352,P=0.028)的分布显著减少。在种水平,与CI组相比,CI-T2DM组痤疮丙酸杆菌的相对丰度(t=6.242,P<0.001)显著增加,铜绿假单胞菌(t=2.352,P=0.028)显著减少。线性判别分析(linear discriminant analysis effect size,LEfSe)法表明:在属水平,CI-T2DM组和CI组之间的假单胞菌和黏液真杆菌属的分布差异最大。在种水平上,3组的操作分类单元(operational taxonomic units,OTU)总数为1 491;CI-T2DM组、CI组和对照组分别有169、221和192种独特的OTU。结论从门水平到种水平,CI-T2DM患者的肠道菌群组成均与单纯CI患者不同;与健康人群相比,厚壁菌门、拟杆菌门和变形菌门数量比例发生改变是CI与CI-T2DM患者肠道菌群失调的一个重要特征;单形拟杆菌、产丁酸盐菌差异分布需要引起重视。  
      关键词:脑梗死;2型糖尿病;肠道菌群;宏基因组测序   
      24
      |
      171
      |
      0
      <HTML>
      <网络PDF>
      <引用本文> <批量引用> 42967091 false
      发布时间:2023-10-24
    • 林迪慧,刘新鹏,黎祺,秦家碧,熊震东,吴欣锐
      2023, 48(8): 1176-1184. DOI: 10.11817/j.issn.1672-7347.2023.230107
      摘要:目的自发性脑出血(intracerebral hemorrhage,ICH)在脑卒中各亚型中病死率、致残率最高,既往研究表明肠道菌群(gut microbiome,GM)与ICH的危险因素和病理基础密切相关。本研究旨在探索两者的因果关联及GM对ICH发病的潜在作用机制。方法从微生物基因组联盟及国际脑卒中协会获取有关GM和ICH的全基因组关联分析(genome wide association study,GWAS)数据,对GWAS数据使用孟德尔随机化(Mendelian randomization,MR)分析探讨GM与ICH的因果关联,运用条件错误发现率(conditional false discovery rate,cFDR)法识别两者的多效性易感遗传变异。结果MR分析结果显示:Pasteurellales目、Pasteurellaceae科、Haemophilus属的GM与ICH有负向因果效应;Verrucomicrobiae纲、Verrucomicrobiales目、Verrucomicrobiaceae科、Akkermansia属、Holdemanella属和LachnospiraceaeUCG010属的GM与ICH有正向因果效应。通过cFDR法识别出GM与ICH的3个多效性遗传位点,分别为rs331083、rs4315115和rs12553325。结论GM与ICH发病存在因果关联和多效性易感遗传变异。  
      关键词:肠道菌群;脑出血;孟德尔随机化;条件错误发现率;全基因组关联分析   
      186
      |
      318
      |
      0
      <HTML>
      <网络PDF>
      <引用本文> <批量引用> 38205372 false
      发布时间:2023-10-24
    • 曹家敏,陈海燕,谢冰雨,陈艺枝,熊炜,李明渊
      2023, 48(8): 1185-1196. DOI: 10.11817/j.issn.1672-7347.2023.230118
      摘要:目的Graves眼病(Graves’ ophthalmopathy,GO)是一种多因素疾病,其非编码RNA相互作用的机制及炎症细胞浸润模式尚不完全清楚。本研究旨在构建GO的竞争性内源RNA(competing endogenous RNA,ceRNA)网络并明确眼眶组织中炎症细胞浸润模式以进一步探究GO的发病机制。方法使用GEO2R工具鉴定差异表达基因(differentially expressed genes,DEGs),对DEGs进行京都基因与基因组百科全书(Kyoto encyclopedia of genes and genomes,KEGG)和基因本体分析,并从RNA相互作用数据库中提取RNA的相互作用关系;使用STRING数据库鉴定蛋白质之间的相互作用,并通过Cytoscape进行可视化;基于StarBase、miRcode和DIANA LncBase Experimental v.2数据库中相互作用的非编码RNA来构建ceRNA网络;采用CIBERSORT算法和R语言检测并描述GO中免疫细胞的浸润模式。结果共获得114个DEGs,通过KEGG和基因本体分析明确121条通路。使用Cytoscape中的cytoHubba从蛋白质-蛋白质相互作用中提取了4个Hub基因(SRSF6、DDX5、HNRNPC和HNRNPM),共提取104个节点和142条连接,构建出1个ceRNA网络(MALAT1-MIR21-DDX5)。免疫细胞分析结果显示:GO中CD8+T细胞和CD4+静止型记忆T细胞的比例分别上调和下调。CD4+静止型记忆T细胞的比例与MALAT1、MIR21和DDX5的表达呈正相关(均P<0.05)。结论成功构建出GO眼眶组织内的ceRNA调节网络(MALAT1-MIR21-DDX5),明确在GO中CD4+静止型记忆T细胞的比例下调且与ceRNA组成成分存在正向调节关系,进一步揭示了GO的发病机制。  
      关键词:Graves眼病;生物信息学分析;竞争性内源RNA;免疫细胞   
      19
      |
      199
      |
      0
      <HTML>
      <网络PDF>
      <引用本文> <批量引用> 42967192 false
      发布时间:2023-10-24
    • 王沙,王津伟,陈露,谭佳
      2023, 48(8): 1197-1202. DOI: 10.11817/j.issn.1672-7347.2023.230140
      摘要:目的甲状腺功能障碍性视神经病变(dysthyroid optic neuropathy,DON)严重危害甲状腺相关眼病患者视力。本研究观察DON患者的视觉功能改变,并评价DON检测指标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1月至2019年12月在中南大学湘雅医院就诊的49例DON患者(98眼)的临床资料。所有患者均行最佳矫正视力(best corrected visual acuity,BCVA)、Humphrey视野、视觉诱发电位(visual evoked potential,VEP)和对比敏感度检测。将98眼分为DON组(45眼)和非DON组(53眼)。采用t检验比较2组患者上述各项检测的相关指标,受试者操作特征(receiver operating characteristic,ROC)曲线分析各指标的敏感度和特异度。结果DON组的BCVA和视野指数(visual field index,VFI)均显著低于非DON组(均P<0.05),平均缺损(mean deviation,MD)和模式标准偏差(pattern standard deviation,PSD)均显著高于非DON组(均P<0.05)。DON组的低频对比敏感度(low frequency contrast sensitivity,CSL)、中频对比敏感度(medium frequency contrast sensitivity,CSM)、高频对比敏感度(high frequency contrast sensitivity,CSH)均明显低于非DON组(均P<0.05),CSH尤为明显。在15°、30°和60°空间频率时,与非DON组比较,DON组的N135波幅显著降低,N75波、P100波、N135波的潜伏期显著延长(均P<0.05);在15°和30°空间频率时,DON组较非DON组P100波幅明显降低(均P<0.05)。ROC曲线分析结果显示:VFI、CSL、CSM、CSH和15°P100波幅诊断DON的曲线下面积(area under the curve,AUC)分别为0.812、0.841、0.880、0.784和0.791,以CSM的敏感度和特异度最高。结论DON患者的视觉功能均存在不同程度的受损。VFI、CSL、CSM、CSH和 15°P100波幅可能成为早期诊断DON的有效指标。  
      关键词:甲状腺功能障碍性视神经病变;甲状腺相关眼病;视觉诱发电位;受试者操作特征曲线   
      35
      |
      151
      |
      0
      <HTML>
      <网络PDF>
      <引用本文> <批量引用> 42967198 false
      发布时间:2023-10-24
    • 刘超,李元,谭智,刘华,周美云,李洁,梁俊俊,肖乐
      2023, 48(8): 1203-1209. DOI: 10.11817/j.issn.1672-7347.2023.230254
      摘要:目的目前国内已有超声、肌电或CT引导下环咽肌A型肉毒毒素(botulinum toxin Type A,BTX-A)注射治疗环咽肌失迟缓的研究,但鲜见内镜引导下环咽肌BTX-A注射的研究报道。本研究拟探讨消化内镜引导下BTX-A注射联合球囊扩张治疗脑干梗死后环咽肌失弛缓的疗效,为脑干梗死后吞咽障碍治疗提供一种更好的治疗方法。方法选择2022年6月至12月长沙市第一医院康复医学科收治的脑干梗死环咽肌失迟缓患者3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联合组,每组15例。2组患者均进行常规康复治疗,对照组行球囊扩张治疗,联合组行球囊扩张治疗和环咽肌BTX-A注射治疗。于治疗前和治疗2周后行吞咽造影检查,采用渗漏/误吸量表(Penetration-aspiration Scale,PAS)、吞咽障碍结局与严重度量表(Dysphagia Outcome Severity Scale,DOSS)、功能性经口摄食量表(Functional Oral Intake Scale,FOIS)评估患者的吞咽功能。结果联合组有1例患者因个人原因自行退出。治疗2周后,2组DOSS评分、PAS评分、FOIS分级均优于治疗前(均P<0.01),且联合组均优于对照组(均P<0.001)。联合组的治疗有效率为85.7%,对照组有效率为66.7%,2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环咽肌BTX-A注射联合球囊扩张较单独使用球囊扩张对改善吞咽功能效果更好,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关键词:环咽肌失弛缓;吞咽障碍;脑干梗死;肉毒毒素;内镜   
      16
      |
      194
      |
      0
      <HTML>
      <网络PDF>
      <引用本文> <批量引用> 42967085 false
      发布时间:2023-10-24
    • 李虹玲,钟一鸣,晏群,刘文恩,梁湘辉
      2023, 48(8): 1210-1216. DOI: 10.11817/j.issn.1672-7347.2023.230229
      摘要:目的碳青霉烯类耐药肠杆菌目细菌(carbapenem-resistant Enterobacterales,CRE)的流行已成为临床抗感染治疗的巨大挑战。本研究探讨本地区CRE耐药情况及分子流行病学特征,并评估碳青霉烯酶抑制剂增强试验在临床实验室的应用价值,旨在为临床合理使用抗菌药物提供依据。方法收集中南大学湘雅医院临床标本中分离的非重复性CRE,最低抑菌浓度(minimum inhibitory concentration,MIC)联合纸片扩散法(Kirby-Bauer,KB)检测菌株的药物敏感性,PCR方法检测13种碳青霉烯酶基因。使用碳青霉烯酶抑制剂增强试验对126株经PCR确定为产碳青霉烯酶的菌株进行表型检测,了解该方法与金标准PCR结果的符合程度。结果704株CRE呈现出高度耐药的情况,经检测,501株为产碳青霉烯酶的肠杆菌目细菌(carbapenemase producing Enterobacterales,CPE);CPE菌株以肺炎克雷伯菌为主,其次为阴沟肠杆菌和大肠埃希菌;碳青霉烯酶有9种,包括肺炎克雷伯菌碳青霉烯酶(Klebsiella pneumoniae carbapenemase,KPC)、新德里金属β-内酰胺酶(New Delhi metallo-β-lactamase,NDM)、维罗纳整合子金属酶β-内酰胺酶(Verona integronencoded metallo-β-lactamases,VIM)、亚胺培南酶(imipenemase,IMP)、苯唑西林酶48型(oxacillinase-48,OXA-48)以及罕见的亚胺培南水解β-内酰胺酶(imipenem-hydrolyzing β-lactamase,IMI)、阿德莱德亚胺培南酶(adelaide imipenemase,AIM)、圭亚那超广谱β-内酰胺酶(guiana extended-spectrum β-lactamase,GES)和Bicêtre碳青霉烯酶(bicêtre carbapenemase,BIC),KPC型丝氨酸酶检出率最高,为61.7%(309/501);碳青霉烯酶抑制剂增强试验检测单产A类丝氨酸碳青霉烯酶、单产B类金属酶以及同时产A类和B类酶菌株的符合率均为100%。结论湖南省长沙市CRE菌株分布非常广泛,产碳青霉烯酶(特别是KPC型丝氨酸酶)是这类细菌对碳青霉烯类药物耐药的主要机制。在湖南省长沙市首次检出了肠杆菌目细菌携带GES、IMI型基因。碳青霉烯酶抑制剂增强试验结果显示该方法能准确检测产A类丝氨酸酶和B类金属酶的CRE,且操作简单、结果容易判读,能满足临床微生物实验室丝氨酸碳青霉烯酶和/或金属酶检测的需求,为临床精准用药提供依据。  
      关键词:碳青霉烯类耐药肠杆菌目细菌;碳青霉烯酶;产碳青霉烯酶肠杆菌目细菌;碳青霉烯酶抑制剂增强试验   
      26
      |
      248
      |
      0
      <HTML>
      <网络PDF>
      <引用本文> <批量引用> 42967247 false
      发布时间:2023-10-24
    • 郭雨欣,姜俊豪,曹芳,严俊霞
      2023, 48(8): 1217-1224. DOI: 10.11817/j.issn.1672-7347.2023.220561
      摘要:目的脑卒中已成为中国成人致死和致残的首要原因。本研究旨在分析2019年中国脑卒中及其亚型不同性别和年龄别的疾病负担及其相关危险因素,为针对性预防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利用2019年全球疾病负担(Global Burden of Disease 2019,GBD2019)公开数据,采用伤残调整生命年(disability-adjusted life years,DALY)对2019年中国不同卒中亚型(缺血性脑卒中、颅内出血、蛛网膜下腔出血)的性别和年龄别疾病负担进行描述性分析,并探讨其相关危险因素归因负担。结果2019年中国脑卒中亚型中以颅内出血疾病负担最重,所致DALY为2 221.06万人年,其次为缺血性脑卒中和蛛网膜下腔出血,所致DALY分别为2 139.39和234.47万人年。其中,除0~14岁年龄组外,其他各年龄组不同脑卒中亚型的疾病负担男性均高于女性;缺血性脑卒中的疾病负担在男性和女性中均随着年龄的增加而增加,70岁及以上年龄组疾病负担最重;而对于颅内出血及蛛网膜下腔出血,男性均为50~69岁组疾病负担最重,女性分别是50~69岁及70岁及以上组最重。不同脑卒中亚型中各年龄段的归因危险均以代谢因素为主,其中最主要的危险因素均为高收缩压;男性和女性的其他归因危险因素有所不同,男性以吸烟、高体重指数、高低密度脂蛋白及室外颗粒物污染为主,女性则以高体重指数、室外颗粒物污染、高空腹血糖为主;不同年龄组间主要归因危险因素也有差异。结论2019年中国脑卒中疾病负担较重,不同性别、不同年龄组的疾病负担及归因危险因素不同,今后应针对不同人群的主要归因危险因素进行干预,以减轻脑卒中疾病负担。  
      关键词:脑卒中;疾病负担;危险因素;伤残调整生命年   
      53
      |
      265
      |
      0
      <HTML>
      <网络PDF>
      <引用本文> <批量引用> 42966811 false
      发布时间:2023-10-24
    • 许伟,刘艳
      2023, 48(8): 1225-1233. DOI: 10.11817/j.issn.1672-7347.2023.220537
      摘要:目的随着影像学的发展,碘对比剂的使用越来越广泛,多项指南提出焦虑会增加碘对比剂相关不良反应的风险。本研究旨在分析焦虑状态对CT增强检查中碘对比剂急性不良反应(acute adverse reactions,AAR)发生风险的影响。方法前瞻性招募2021年2月至10月在中南大学湘雅三医院接受CT增强检查的住院患者,检查前均接受广泛性焦虑障碍量表(Generalized Anxiexy Disorde-7,GAD-7)调查并进行焦虑状态分级(轻、中、重度)及分组(AAR组和非AAR组)。比较2组的焦虑状态并利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筛选AAR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采用倾向性评分匹配对2组的一般临床资料进行匹配后,再次比较2组焦虑状态的差异。结果最终纳入880例患者,匹配前AAR组(80例)和非AAR组(800例)轻至重度焦虑患者比例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AAR组75%,非AAR组36%;P<0.001);且2组患者在工作、收入、基础疾病、过敏史等一般临床资料方面差异亦存在统计学意义(均P<0.001)。2组匹配前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患者的收入、过敏史、焦虑状态是增强CT检查碘对比剂AAR的独立危险因素(均P<0.05)。将2组除焦虑外的所有因素进行倾向性评分匹配后,2组均纳入66例,其一般临床资料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而AAR组轻至重度焦虑患者比例仍显著高于非AAR组(AAR组75%,非AAR组31%;P<0.001)。结论患者接受CT增强检查时焦虑与碘对比剂AAR风险增高有关,提示检查前焦虑状态筛查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关键词:CT增强;碘对比剂;急性不良反应;焦虑;倾向性评分匹配   
      26
      |
      155
      |
      0
      <HTML>
      <网络PDF>
      <引用本文> <批量引用> 42967064 false
      发布时间:2023-10-24
    • 田梅香,康静,郇轩,尹江燕,张正义
      2023, 48(8): 1234-1242. DOI: 10.11817/j.issn.1672-7347.2023.220551
      摘要:目的研究发现心房颤动(以下简称“房颤”)患者的生活质量明显受损,但对家庭功能的影响尚不清楚。本研究采用量表评估房颤患者的家庭功能和生活质量,分析家庭功能与生活质量的相关性,并预测生活质量的影响因素。方法选取兰州大学第二医院心内科和全科医学科2021年1月1日至2022年5月1日收治的223例房颤患者为研究对象,通过调查问卷收集房颤患者的一般资料,并采用家庭功能评定量表(Family Assessment Device,FAD)和房颤特异生活质量量表(Atrial Fibrillation Effect on Quality-of-life,AFEQT)对患者的家庭功能和生活质量进行评估,根据FAD评分将患者分为家庭功能良好组和家庭功能障碍组,采用SPSS 26.0统计学软件对上述资料进行分析。结果223例患者中家庭功能良好组64例(28.70%),家庭功能障碍组159例(71.30%),家庭功能障碍组在FAD总分及各维度得分方面均高于家庭功能良好组(均P<0.01);家庭功能良好组在AFEQT总分及症状、治疗担心和日常生活维度得分方面显著高于家庭功能障碍组(均P<0.01);Pearson线性相关分析显示FAD总分及各维度与AFEQT总分及各维度得分呈线性负相关(均P<0.01);将单因素分析中具有统计学意义的变量纳入多元线性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女性及FAD的问题解决、角色、情感介入和总的功能维度对生活质量有影响(均P<0.01)。结论房颤患者多数存在不同程度的家庭功能障碍,家庭功能障碍患者的生活质量普遍较低,女性及家庭功能的问题解决、角色、情感介入和总的功能对房颤患者的生活质量产生显著影响。临床治疗房颤时应注重患者的家庭功能状况,可通过让患者家庭成员参与临床干预来改善家庭功能,从而提高其生活质量。  
      关键词:心房颤动;家庭功能;生活质量;相关性   
      22
      |
      171
      |
      0
      <HTML>
      <网络PDF>
      <引用本文> <批量引用> 42966810 false
      发布时间:2023-10-24
    • 熊脂瑶,张静平,邹洁,高赛钰,王安妮,钟其霞
      2023, 48(8): 1243-1251. DOI: 10.11817/j.issn.1672-7347.2023.220324
      摘要:目的失能老人与其照顾者相互影响,改善照顾者负担对失能老人及其照顾者具有重要意义。本研究旨在探讨照顾者照护能力和心理弹性在失能老人抑郁对照顾者负担影响机制中的多重中介作用。方法采用一般资料问卷、患者健康问卷、家庭照顾者照护能力量表、照顾者心理弹性量表、照顾者负担量表对5个地区共246对居家失能老人及其家庭照顾者进行问卷调查,构建并检验多重中介模型。结果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男性失能老人的照顾者的负担比女性高;失能老人自理程度越低,其照顾者的负担越重(均P<0.05)。相关分析结果显示:失能老人抑郁与照顾者负担显著正相关(P<0.01);照顾者照护能力与照顾者心理弹性显著正相关(P<0.01),两者均与照顾者负担显著负相关(均P<0.01)。照顾者照护能力和心理弹性在失能老人抑郁和照顾者负担间的多重中介效应显著,且照顾者照护能力和心理弹性的中介效应分别占总效应的68.9%和26.2%。结论失能老人抑郁可通过影响照顾者照护能力和照顾者心理弹性间接影响照顾者负担。针对失能老人家庭需要同时关注老人及其照顾者,可以通过赋能照顾者的照护能力和心理弹性,减轻照护负担、改善二元身心健康。  
      关键词:失能老人;抑郁;照顾者;照护能力;心理弹性;照顾负担   
      32
      |
      174
      |
      0
      <HTML>
      <网络PDF>
      <引用本文> <批量引用> 42967087 false
      发布时间:2023-10-24

      综述

    • 骆忠辰,李鑫,王伦常,舒畅
      2023, 48(8): 1252-1259. DOI: 10.11817/j.issn.1672-7347.2023.230064
      摘要:转化生长因子β(transforming growth factor-β,TGF-β)是血管再狭窄中重要的调控分子,在血管再狭窄的发生、发展中发挥关键作用。TGF-β是TGF-β超家族成员之一,可与TGF-β受体相结合,通过经典的依赖Smad蛋白通路或非经典通路将膜外信号转导到膜内,从而调控细胞的生长、增殖、分化和凋亡的过程。血管再狭窄至今仍是心脑及外周血管疾病中难以攻克的世界性难题之一,其发生、发展机制具有多样性和复杂性。预防术后血管再狭窄或延长血管通畅时间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TGF-β通路在不同细胞类型中表现出多样性,探讨TGF-β在不同细胞类型中的作用及其对血管再狭窄的具体影响有助于为TGF-β与血管再狭窄的相关研究提供依据和策略。  
      关键词:转化生长因子β;血管再狭窄;血管平滑肌细胞;间充质细胞;间充质干细胞;内皮-间充质转化   
      15
      |
      266
      |
      0
      <HTML>
      <网络PDF>
      <引用本文> <批量引用> 42966961 false
      发布时间:2023-10-24
    • 王淞,孙善億,刘慧,黄清
      2023, 48(8): 1260-1266. DOI: 10.11817/j.issn.1672-7347.2023.230091
      摘要:类淋巴系统可以清除脑内代谢废物,对维持中枢神经系统的内环境稳态起着重要作用,是学习、记忆等高级认知功能的重要基础。近来,越来越多的研究采用沿血管周围间隙弥散张量成像分析(diffusion tensor imaging analysis along the perivascular space,DTI-ALPS)方法评估类淋巴功能。相比其他需要荧光示踪技术或注射造影剂的有创检查,DTI-ALPS可以通过量化不同方向上水分子的弥散率对类淋巴系统进行流体力学评估,是一种无创的在体神经影像学方法。利用DTI-ALPS方法计算出的ALPS指数与中枢神经系统疾病及其他系统疾病的认知功能显著相关,并能反映疾病的动态变化。因此,ALPS指数有望成为预测疾病预后及临床干预疗效的新型神经影像学生物标志物。  
      关键词:类淋巴系统;沿血管周围间隙弥散张量成像分析;认知功能障碍;神经影像学生物标志物   
      179
      |
      292
      |
      1
      <HTML>
      <网络PDF>
      <引用本文> <批量引用> 40252331 false
      发布时间:2023-10-24
    • 李多,鲁蓉
      2023, 48(8): 1267-1273. DOI: 10.11817/j.issn.1672-7347.2023.220577
      摘要:盆底超声能清晰显示盆底器官的位置及形态,实时观察盆腔器官脱垂的情况,并量化分析肛提肌损伤的程度,是目前评估肛提肌形态及功能最常用的影像学检查方法。不同的超声成像技术可提供不同的测量指标,各具优势与局限性。其中,二维超声成像为基础,但无法探测盆底横断面图像;三维超声成像能采集肛提肌裂孔的轴平面;断层超声成像能实时观察肛提肌损伤情况;剪切波弹性成像能实时定量地评估肛提肌的收缩功能及弹性特征。总结各种超声成像技术的基本原理,归纳不同人群、不同状态下肛提肌及其裂孔的超声图像特征,探讨相关超声参数的截断值及诊断标准,对于提高盆底超声对肛提肌损伤的诊断效能、减少病变部位的漏诊与误诊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关键词:盆底;超声;肛提肌   
      41
      |
      189
      |
      0
      <HTML>
      <网络PDF>
      <引用本文> <批量引用> 42967249 false
      发布时间:2023-10-24

      临床病例讨论

    • 周凛梅,杨美,王涛,张建勇
      2023, 48(8): 1274-1280. DOI: 10.11817/j.issn.1672-7347.2023.220617
      摘要:肛周Paget病(perianal Paget’s disease,PPD)是一种罕见皮肤恶性肿瘤。本文报道1例PPD合并肺腺癌和肛管癌的患者资料。患者为76岁女性,反复下腹部疼痛伴肛周瘙痒5年。体格检查示右侧肛周皮肤5 cm×6 cm大小菜花状新生物,局部皮肤破溃并有少量液体渗出,累及左侧肛周。胸膝位,距肛缘2 cm直肠5~6点直肠黏膜下触及质硬包块。胸部CT示双肺多发病变,考虑转移瘤。氟代脱氧葡萄糖-正电子发射断层显像(fluorodeoxyglucose-positron emission tomography and computed tomography,FDG-PET/CT)提示双肺多发代谢增高结节,全身多发代谢增高淋巴结,左侧臀部小片皮肤早期FDG摄取增高,直肠肛管区FDG摄取增高。支气管镜下右上叶前段开口新生物活检,组织病理学提示肺腺癌。最终诊断为PPD合并肺腺癌、肛管癌、全身多发淋巴结转移。PPD合并消化道肿瘤和其他恶性肿瘤的发生率高,完善结肠镜检查、FDG-PET/CT、组织病理学及免疫组织化学检查,能早期识别局部淋巴结和远处受累,鉴别诊断潜在恶性肿瘤。目前治疗手段多样化,可术后联合或单一化学治疗、放射治疗、靶向治疗及光动力学治疗等,且随着治疗的进展,需重新评估外科手术的范围和有效性。  
      关键词:乳房外Paget病;肛周Paget病;氟代脱氧葡萄糖-正电子发射断层显像;免疫组织化学   
      27
      |
      213
      |
      0
      <HTML>
      <网络PDF>
      <引用本文> <批量引用> 42967089 false
      发布时间:2023-10-24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