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刊期

    2023 48 6

      论著

    • 史瑞,杜婉晴,贺艳娟,胡健,于涵,周文,郭姣姣,冯湘玲
      2023, 48(6): 795-808. DOI: 10.11817/j.issn.1672-7347.2023.220602
      摘要:目的多发性骨髓瘤(multiple myeloma,MM)是好发于中老年的浆细胞恶性肿瘤,发病机制尚不清楚。由于其多发、复发、耐药的特点,MM仍是一种无法治愈的疾病。氨基酸代谢异常是MM的重要特征之一。氨基酸重要的代谢途径是作为基本原料参与蛋白质合成。氨酰转移核糖核酸合成酶(aminoacyl transfer ribonucleic acid synthetase,ARS)基因是蛋白质合成过程中的关键调节基因。本研究旨在探究在MM中异常表达的氨基酸代谢关键因子ARS通过调控氨基酸代谢影响MM生长的分子机制。方法对应基因编号合并基因表达综合(Gene Expression Omnibus,GEO)数据库中基因表达谱GSE5900数据集及GSE2658数据集数据,对ARS家族基因表达数据进行标准化处理。采用GSEA_4.2.0软件分析健康供者(healthy donor,HD)与MM患者基因富集的差异。采用GraphPad Prism 7绘制基因热图并进行数据分析。采用Kaplan-Meier及Cox回归模型分别对ARS家族基因表达与MM患者预后情况进行单因素及多因素回归分析。收集7例MM初诊患者的骨髓样本,使用CD138抗体磁珠分选获得CD138+、CD138-细胞,采用real-time RT-PCR分析ARS在MM临床样本中的表达情况。以人B淋巴细胞GM12878细胞,人MM细胞系ARP1、NCI-H929、OCI-MY5、U266、RPMI 8266、OPM-2、JJN-3、KMS11、MM1.s细胞为研究对象,采用real-time RT-PCR及蛋白质印迹法分析ARS在MM细胞系中的表达情况。利用短发夹核糖核酸(short hairpin RNA,shRNA)慢病毒构建基因敲减质粒(VARS-sh组),将其与空载质粒(scramble组)分别转染HEK 293T细胞后进行病毒包装,分别感染ARP1、OCI-MY5细胞并建立稳定表达的细胞系,分别采用细胞计数法和流式细胞术检测敲减缬氨酰tRNA合成酶(valyl-tRNA synthetase,VARS)基因对MM细胞增殖和凋亡的影响。根据VARS表达将GEO数据分为高表达组和低表达组,通过生物信息学分析探索VARS影响的下游通路,采用飞行时间质谱(gas chromatography time-of-flight/mass spectrometry,GC-TOF/MS)及高效液相色谱(high performance liquid chromatography,HPLC)分别检测临床患者骨髓样本CD138+细胞及敲减VARS基因的ARP1、OCI-MY5细胞及上清液中缬氨酸含量。结果基因富集分析结果表明:与HD相比,tRNA加工相关的基因在MM中显著富集(P<0.0001)。进一步筛选tRNA加工通路相关子集发现胞质氨酰tRNA合成酶家族基因在MM中显著富集(P<0.0001)。基因表达热图结果表明GEO数据中ARS家族基因除丙氨酰tRNA合成酶(alanyl-tRNA synthetase,AARS)、精氨酰tRNA合成酶(arginyl-tRNA synthetase,RARS)、丝氨酰tRNA合成酶(seryl-tRNA synthetase,SARS)外,其余ARS家族基因均在MM中高表达(均P<0.01),且随着意义未明单克隆丙种球蛋白血症(monoclonal gammopathy of undetermined significance,MGUS)到MM的发展进程,基因表达水平逐渐增加。Kaplan-Meier生存情况单因素分析结果表明甲硫氨酰tRNA合成酶(methionyl-tRNA synthetase,MARS)、天冬酰胺基tRNA合成酶(asparaginyl-tRNA synthetase,NARS)、VARS高表达组与低表达组MM患者预后情况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Cox回归模型多因素分析结果表明:VARS的高表达与MM的总生存时间异常有关(HR=1.83,95% CI 1.10~3.06,P=0.021);NARS(HR=0.90,95% CI 0.34~2.38)及MARS(HR=1.59,95% CI 0.73~3.50)的高表达均对MM患者的总生存时间无影响(均P>0.05)。Real-time RT-PCR及蛋白质印迹法结果表明VARS、MARS和NARS在临床患者CD138+ MM细胞及MM细胞系中均高表达(均P<0.05)。细胞计数法及流式细胞术结果表明,敲减VARS的MM细胞增殖能力被显著抑制(P<0.01),细胞凋亡率明显升高(P<0.05)。生物信息学分析结果表明除包括细胞周期在内的通路受VARS调控外,缬氨酸、亮氨酸和异亮氨酸分解代谢通路被上调。非靶向代谢组学数据表明:与HD相比,MM患者的CD138+ MM细胞中缬氨酸含量降低(P<0.05)。HPLC结果表明:与scramble组相比,VARS-shRNA组的ARP1细胞与培养基上清液及OCI-MY5培养基上清液中缬氨酸含量均增加(均P<0.05)。结论VARS在MM中异常高表达,且与MM患者的不良预后相关。VARS可通过影响缬氨酸代谢调控促进MM细胞的生长。  
      关键词:多发性骨髓瘤;氨酰转移核糖核酸合成酶;缬氨酰转移核糖核酸合成酶;缬氨酸   
      379
      |
      145
      |
      0
      <HTML>
      <网络PDF>
      <引用本文> <批量引用> 40687526 false
      发布时间:2023-12-12
    • 王丹,刘袁洪,宗秀乐,闫思聿,鲁建云
      2023, 48(6): 809-820. DOI: 10.11817/j.issn.1672-7347.2023.220634
      摘要:目的脓毒症是一种宿主对感染的反应失调,具有病死率高的特点,目前的治疗方法难以达到满意的疗效。研究表明臭氧治疗因其具有加强抗感染和免疫调节的作用,在多种感染及炎症相关疾病中起治疗作用。臭氧油是重要的臭氧治疗方式,其中关键成分为酸化脂肪酸酯。而酸化脂肪酸酯在脓毒症中的作用并不明确。本研究旨在探索酸化脂肪酸酯在脓毒症小鼠模型中的作用及其分子机制。方法利用脂多糖(lipopolysaccharide,LPS)腹腔注射及盲肠结扎穿孔术(cecal ligation and puncture,CLP)构建小鼠脓毒症模型,取小鼠血清检测炎症因子,采集肺组织进行苏木精和伊红(hematoxylin and eosin,HE)染色,评估不同时间点及不同剂量酸化脂肪酸酯对脓毒症炎症因子释放及相关肺损伤的影响。在构建脓毒症模型后观察96 h,分析小鼠存活率。此外,用酸化脂肪酸酯处理原代腹腔巨噬细胞、人急性单核细胞白血病细胞系THP-1,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nzyme-linked immunosorbent assay,ELISA)测定炎症因子水平,蛋白质印迹法检测半胱氨酸蛋白酶-1(caspase-1)和下游消皮素D(gasdermin-D,GSDMD)蛋白的裂解。结果不同时间和剂量的酸化脂肪酸酯处理均可减少脓毒症小鼠炎症小体相关细胞因子白细胞介素(interleukin,IL)-1β和IL-18的释放(均P<0.05),但对细胞因子IL-6和肿瘤坏死因子-α(tumor necrosis factor-α,TNF-α)的释放无显著影响(均P>0.05)。酸化脂肪酸酯可显著提高脓毒症小鼠存活率,减轻脓毒症小鼠肺损伤(均P<0.05)。酸化脂肪酸酯可抑制经典及非经典途径诱导的NOD样受体热蛋白结构域相关蛋白3(NOD-like receptor family pyrin domain containing 3,NLRP3)炎症小体活化(均P<0.05),但不影响黑色素瘤缺乏因子2 (absent in melanoma 2,AIM2)和含NLR家族CARD结构域4(NLR family CARD domain-containing protein 4,NLRC4)炎症小体的活化(均P>0.05)。酸化脂肪酸酯可抑制caspase-1和下游GSDMD的裂解。结论酸化脂肪酸酯通过减少炎症因子释放及脓毒症相关器官损伤进而在脓毒症中起到保护作用,其机制为酸化脂肪酸酯抑制NLRP3炎症小体的活化,提示酸化脂肪酸酯可作为一种治疗脓毒症潜在的候选药物。  
      关键词:脓毒症;酸化脂肪酸酯;NLRP3炎症小体;臭氧治疗;臭氧油   
      271
      |
      187
      |
      0
      <HTML>
      <网络PDF>
      <引用本文> <批量引用> 37458550 false
      发布时间:2023-12-12
    • 丁鹏,张朋朋,李皓,明英姿
      2023, 48(6): 821-828. DOI: 10.11817/j.issn.1672-7347.2023.220542
      摘要:目的肝纤维化是由慢性肝病导致的严重病理后果,并最终发展为肝硬化。吗替麦考酚酯(mycophenolate mofetil,MMF)是器官移植术后常用的免疫抑制剂,与肝纤维化的关系尚不明确。本研究旨在探讨MMF对小鼠肝纤维化的影响及其机制。方法选用雄性8周龄C57BL/6小鼠24只,将其随机分为空白对照组、MMF组、四氯化碳(carbon tetrachloride,CCl4)组、CCl4+MMF组(每组均n=6)。小鼠处死后,取血清检测丙氨酸转氨酶(alanine aminotransferase,ALT)及天冬氨酸转氨酶(aspartate aminotransferase,AST);肝组织行Masson染色评估纤维化程度,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染色评估I型胶原蛋白(collagen I,COL1)表达水平;然后采用蛋白质印迹法检测转化生长因子-β1(transforming growth factor-β1,TGF-β1)和α-平滑肌肌动蛋白(alpha-smooth muscle actin,α-SMA)的蛋白质表达水平;最后利用real-time PCR检测TGF-β1、α-SMA及COL1的mRNA相对表达量。结果与CCl4组相比,CCl4+MMF组小鼠的ALT与AST均下降(均P<0.05),肝纤维化程度明显减轻,肝组织中COL1的沉积明显减少(P<0.01)。与CCl4组相比,CCl4+MMF组小鼠肝组织中TGF-β1与α-SMA的蛋白质表达水平均明显降低(均P<0.05);TGF-β1、α-SMA及COL1的mRNA相对表达水平均明显降低(均P<0.05)。结论MMF能减轻CCl4诱导的小鼠肝纤维化程度,其机制可能与抑制TGF-β1的基因表达及蛋白质合成有关,本研究有望为肝纤维化的治疗提供新方向。  
      关键词:肝纤维化;吗替麦考酚酯;转化生长因子-β1;α-平滑肌肌动蛋白;I型胶原蛋白   
      149
      |
      111
      |
      0
      <HTML>
      <网络PDF>
      <引用本文> <批量引用> 40687379 false
      发布时间:2023-12-12
    • 谢艳莉,赵洪军,罗卉,左晓霞,李全贞,刘思佳
      2023, 48(6): 829-836. DOI: 10.11817/j.issn.1672-7347.2023.220538
      摘要:目的分析系统性硬化症(systemic sclerosis,SSc)合并肺间质病变(interstitial lung disease,ILD)患者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eripheral blood mononuclear cells,PBMCs)全基因组DNA甲基化和转录组表达谱,并进一步探讨DNA甲基化对Wnt/β-catenin信号通路和趋化因子信号通路的影响。方法收集19例SSc患者(SSc组)及18例健康人(对照组)外周血PBMCs。SSc患者中有10例合并ILD(SSc合并ILD亚组)、9例未合并ILD(SSc未合并ILD亚组)。采用Illumina 450K甲基化芯片和Illumina HT-12 v4.0基因表达谱芯片分析全基因组DNA甲基化和基因表达水平,研究DNA甲基化对Wnt/β-catenin和趋化因子信号通路的影响。结果全基因组DNA甲基化分析发现:与SSc未合并ILD亚组比较,SSc合并ILD亚组存在71个高甲基化位点,98个低甲基化位点。转录组分析发现:与SSc未合并ILD亚组相比,SSc合并ILD亚组有164个基因表达上调,191个基因表达下调。SSc组患者PBMCs中Wnt/β-catenin信号通路中有35个低甲基化基因,其中卷曲同源物1(frizzled-1,FZD1)、丝裂原活化蛋白激酶9(mitogen-activated protein kinase 9,MAPK9)、母亲DPP同源物2(mothers against DPP homolog 2,SMAD2)、转录因子7类似物2(transcription factor 7-like 2,TCF7L2)和无翅型MMTV整合位点家族成员5B(wingless-type MMTV integration site family, member 5B,WNT5B) mRNA在SSc组中的表达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与SSc未合并ILD亚组比较,SSc合并ILD亚组中Dickkopf相关蛋白2(dickkopf homolog 2,DKK2)、FZD1、MAPK9等多个基因的mRNA表达虽上调,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趋化因子信号通路中有38个低甲基化基因,其中β-抑制蛋白1(β-arrestin 1,ARRB1)、C-X-C基序趋化因子配体10(C-X-C motif chemokine ligand 10,CXCL10)、C-X-C基序趋化因子配体16(C-X-C motif chemokine ligand 16,CXCL16)、FGR、中性粒细胞胞浆因子1C(neutrophil cytosolic factor 1C,NCF1C)mRNA在SSc组中的表达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与SSc未合并ILD亚组比较,SSc合并ILD亚组中ARRB1、CXCL10、CXCL16等多个基因的mRNA表达上调,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SSc合并ILD与SSc无ILD患者存在DNA甲基化和转录组表达谱的差异,且SSc患者PBMCs中存在Wnt/β-catenin和趋化因子信号通路多个基因表达上调,这可能与SSc的发病机制有关。  
      关键词:系统性硬化症;肺间质病变;外周血单个核细胞;全基因组DNA甲基化;转录组表达谱;Wnt/β- catenin信号通路;趋化因子信号通路   
      159
      |
      109
      |
      0
      <HTML>
      <网络PDF>
      <引用本文> <批量引用> 40687528 false
      发布时间:2023-12-12
    • 张琳琳,肖湘成,胡雪玲,王维,彭玲,唐荣
      2023, 48(6): 837-845. DOI: 10.11817/j.issn.1672-7347.2023.220516
      摘要:目的长期的血压升高可能导致肾损伤,而高血压肾损害的发病机制尚不清楚。本研究通过检测高血压肾损害小鼠血清及肾组织中富含亮氨酸α-2糖蛋白-1(leucine-rich alpha-2-glycoprotein-1,LRG-1)的表达,分析其与相关指标的关系,探讨其在高血压肾损害中的作用及意义。方法以C57BL/6小鼠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血管紧张素II(angiotensin II,Ang II)组和Ang II+厄贝沙坦组(n=5)。对照组用生理盐水灌胃;Ang II组用Ang II以1.5 mg/(kg·d)的速度持续皮下泵入28 d构建高血压肾损害小鼠模型,再用等量生理盐水灌胃;Ang II+厄贝沙坦组用相同方法构建高血压肾损害小鼠模型,再用厄贝沙坦灌胃。运用免疫组织化学法及蛋白质印迹法检测肾组织中LRG-1及纤维化相关指标(I型胶原和纤维连接蛋白)的表达,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nzyme linked immunosorbent assay,ELISA)检测各组小鼠血清LRG-1及相关炎症因子水平,检测小鼠的尿蛋白-肌酐比值及肾功能,并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与对照组相比,Ang II组小鼠血清LRG-1水平升高,肾组织LRG-1蛋白、I型胶原及纤维连接蛋白表达增加(均P<0.01)。经过厄贝沙坦治疗后,高血压小鼠肾损害减轻,血清及肾组织LRG-1水平降低,肾组织I型胶原及纤维连接蛋白表达下调(均P<0.01)。直线相关分析显示:高血压肾损害小鼠血清LRG-1水平与尿蛋白-肌酐比值、血尿素氮及血肌酐水平呈正相关;血清LRG-1水平与血清炎症因子TNF-α、IL-1β及IL-6呈正相关。结论高血压肾损害小鼠血清及肾组织LRG-1表达增加,厄贝沙坦在减轻肾损害的同时可以降低LRG-1的表达;血清LRG-1水平与高血压肾损害程度及炎症反应呈正相关,提示其可能参与高血压肾损害的发生、发展。  
      关键词:高血压肾损害;富含亮氨酸α-2糖蛋白-1;肾纤维化;炎症   
      180
      |
      102
      |
      0
      <HTML>
      <网络PDF>
      <引用本文> <批量引用> 40687164 false
      发布时间:2023-12-12
    • 蔡金,梁中书,冯文畅,龙辉
      2023, 48(6): 846-851. DOI: 10.11817/j.issn.1672-7347.2023.220301
      摘要:目的早期发现无症状的舒张功能障碍对于防止高血压患者发生心力衰竭至关重要,目前的研究表明左房应变(left atrial strain,LAS)有助于左室舒张功能的评价,但关于高血压患者LAS与舒张功能的相关性研究相对较少。本研究应用二维斑点追踪技术评价高血压患者LAS的变化,并探讨LAS与高血压患者左室舒张功能的关系。方法选取2021年7月至2022年1月于中南大学湘雅三医院心内科门诊就诊的高血压患者82例(高血压组)及健康对照者59例(对照组),根据2016年美国超声心动图学会舒张功能指南中推荐的评价左室舒张功能障碍的指标[二尖瓣环室间隔的血流速度(e´)<7 cm/s,侧壁的血流速度(e´)<10 cm/s,二尖瓣血流E峰血流速度(E)/e´>14,左房容积指数> 34 mL/m2,三尖瓣反流速度>2.8 m/s]个数,将高血压患者分成3组,分别为Ⅰ组(0个指标,n=36)、Ⅱ组(1个指标,n=39)、Ⅲ组(2个指标,n=7)。采用二维斑点追踪技术测量左房储器应变(left atrial reservoir strain,LASr)、左房导管应变(left atrial conduit strain,LAScd)及左房收缩应变(left atrial contraction strain,LASct),并分析LAS与高血压患者左室舒张功能的相关性。结果高血压组LASr、LAScd、LASr/(E/e´)低于对照组,E/LASr高于对照组(均P<0.05),2组左心室容积指数无明显差异(P>0.05)。与Ⅰ组比较,Ⅱ组和Ⅲ组LASr、LAScd、LASr/(E/e´)降低,Ⅲ组E/LASr升高(均P<0.05)。与Ⅱ组比较,Ⅲ组LASr/(E/e´)下降(P<0.05)。LASr与e´、e´、E及E/二尖瓣血流A峰血流速度(A)呈正相关,与E/e´呈负相关。结论高血压早期患者的左房功能变化早于左房结构改变,LAS及其与常规舒张功能超声指标[LASr/(E/e´)]结合在评估高血压患者左室舒张功能方面具有潜在的应用价值。  
      关键词:左房应变;高血压;左室舒张功能;斑点追踪成像   
      182
      |
      140
      |
      0
      <HTML>
      <网络PDF>
      <引用本文> <批量引用> 40687165 false
      发布时间:2023-12-12
    • 魏青林,李文,金鹏,盛剑秋,李世荣,贾燕
      2023, 48(6): 852-858. DOI: 10.11817/j.issn.1672-7347.2023.230027
      摘要:目的随着老龄化人口的增加,老年克罗恩病(Crohn’s disease,CD)患者需要引起更多的关注。本研究旨在探讨单中心老年起病CD(elderly onset CD,EOCD)患者的临床特征和疾病进程。方法回顾性纳入解放军总医院第七医学中心2002年1月至2022年1月诊断明确的新发CD且资料完整的221例患者。参照蒙特利尔CD分类标准,将患者进一步分为4组,包括EOCD组(年龄≥60岁,n=25)、中年起病CD(middle age onset CD,MOCD)组(年龄为41~59岁,n=46),青年起病CD(young onset CD,YOCD)组(年龄为17~40岁,n=131)和儿童起病CD(childhood onset CD,COCD)组(年龄为6~16岁,n=19),分别比较各组的临床特点及疾病远期预后。结果EOCD组以女性为主(15/25,60%)。对于诊断时无吸烟嗜好的患者所占百分比,EOCD组(80%)低于COCD组(100%),高于YOCD组(70.2%)和MOCD组(69.6%)(均P<0.05)。对于诊断时合并肛周疾病的患者比例,EOCD组(0%)低于COCD组(21.1%)和YOVD组(19.8%)(均P<0.05)。EOCD组在疾病行为上以狭窄型最常见(63.0%),明显高于COCD组(15.8%)、YOCD组(36.6%)和MOCD组(43.5%)(均P<0.05)。EOCD诊断初期易被误诊为肿瘤(24%),高于COCD组(0%)、YOCD组(6.9%)和MOCD组(19.6%)(均P<0.05)。EOCD组易合并共病(52%),且有20%存在2种以上共病。在随访期间EOCD组全因性死亡率为12%,CD相关性病死率为8%,均明显高于其他3组(均P<0.05)。EOCD组(4.8%)免疫抑制剂的使用率低于COCD组(12.8%)、YOCD组(16.8%)和MOCD组(16.1%),但4组之间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467),此外4组患者在肠切除率上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62)。结论EOCD患者女性多于男性,较少存在吸烟嗜好,易合并共病。诊断初期易被误诊为肿瘤,疾病行为以狭窄型为主,较少合并肛周疾病。在随访期间,EOCD患者全因死亡率和CD相关性病死率均明显高于非老年起病的CD患者。  
      关键词:老年;克罗恩病;临床特点;预后   
      144
      |
      138
      |
      0
      <HTML>
      <网络PDF>
      <引用本文> <批量引用> 38119621 false
      发布时间:2023-12-12
    • 刘涛,邓海骏,余小渔,龙秀艳,龚攀,田力
      2023, 48(6): 859-867. DOI: 10.11817/j.issn.1672-7347.2023.220615
      摘要:目的消化内镜在消化系统疾病诊疗中发挥重要作用。消化内镜诊疗满意度会直接影响患者的依从性,进而影响治疗效果。目前国内暂无评估消化内镜诊疗满意度的量表。本研究拟编制适合中国国情的消化内镜诊疗满意度量表,并评估其信效度,为临床评估消化内镜诊疗满意度提供工具。方法通过查阅文献、访谈资深内镜医生和量表专家的方式编制消化内镜诊疗满意度原始量表。利用原始量表对120例患者进行第1轮调查,根据调查结果对原始量表进行分析、评价和修改,得到消化内镜诊疗满意度正式量表(以下简称“正式量表”);利用正式量表对另外200例患者进行第2轮调查,并根据调查结果对量表进行信度和效度的分析与评价。结果原始量表信度良好但效度不佳。正式量表共有2个维度10个条目,克龙巴赫系数和分半信度系数分别为0.889和0.823,结构效度指标中,χ2/df为2.513,近似误差均方根(root mean square error of approximation,RMSEA)为0.094,拟合优度指数(goodness of fit index,GFI)为0.914,调整后拟合优度指数(adjusted goodness of fit index,AGFI)为0.861,比较拟合指数(comparative fit index,CFI)为0.946,规范拟合指数(normed fit index,NFI)为0.915。聚合效度一般,区分效度良好,患者直接评分与量表总分具有较强的相关性。结论消化内镜诊疗满意度量表具有良好的信效度,可以作为中国临床评估消化内镜诊疗满意度的工具。  
      关键词:消化内镜;满意度;量表   
      122
      |
      159
      |
      0
      <HTML>
      <网络PDF>
      <引用本文> <批量引用> 40687262 false
      发布时间:2023-12-12
    • 李颖佳,蔡超妮,刘子欣,汤锡昌,屈琳,吴苑,吴娉芸,段瑶,佘鹏飞
      2023, 48(6): 868-876. DOI: 10.11817/j.issn.1672-7347.2023.220644
      摘要:目的表皮葡萄球菌是一种常引起院内感染的革兰阳性氏条件致病菌。抗生素的不合理使用导致其耐药性逐渐增高,药物再利用已成为难治性耐药菌感染治疗的研究热点。本研究拟探讨抗病毒性肝炎药物西咪匹韦对表皮葡萄球菌及其生物膜的体外抑制作用。方法通过微量肉汤稀释实验检测西咪匹韦对表皮葡萄球菌的最低抑菌浓度(minimal inhibitory concentration,MIC)和最低杀菌浓度(minimal bactericidal concentration,MBC);采用结晶紫染色检测西咪匹韦对表皮葡萄球菌生物膜形成的抑制作用;SYTO9/PI双荧光染色检测西咪匹韦对表皮葡萄球菌及其生物膜内活菌的杀菌作用;棋盘稀释实验检测西咪匹韦联用庆大霉素的抗菌活性,并通过绘制时间-抑菌曲线进一步验证其协同抗菌活性。结果西咪匹韦对表皮葡萄球菌具有明显的抗菌活性,其对标准菌株和临床菌株的MIC和MBC分别为2~16 μg/mL和4~32 μg/mL。SYTO9/PI荧光染色进一步证明西咪匹韦对表皮葡萄球菌的杀菌作用。4 μg/mL的西咪匹韦可显著减少表皮葡萄球菌盖玻片上生物膜的形成并破坏生物膜的正常结构。MIC的西咪匹韦还可抑制TSB肉汤中导尿管表面表皮葡萄球菌的黏附作用,使黏附量从0.700±0.020减少到0.050±0.004(t=54.03,P<0.001),并可使马血清培养基中导尿管表面的黏附量从1.00±0.02减少到0.13±0.01(t=82.78,P<0.001)。此外,西咪匹韦与庆大霉素联用还具有明显的协同抗菌作用,其协同抑菌指数为0.5。结论西咪匹韦对表皮葡萄球菌具有显著的抗菌作用,且能有效抑制其生物膜的形成。  
      关键词:西咪匹韦;表皮葡萄球菌;生物膜;药物再利用;协同作用   
      145
      |
      102
      |
      1
      <HTML>
      <网络PDF>
      <引用本文> <批量引用> 40687491 false
      发布时间:2023-12-12
    • 马于岚,崔怡然,田刚,阳文燕,帅经良,颜艳
      2023, 48(6): 877-886. DOI: 10.11817/j.issn.1672-7347.2023.220587
      摘要:目的先天性出生缺陷是中国5岁以下儿童疾病负担的主要来源。本研究旨在通过分析1990年至2019年间中国5岁以下儿童不同先天性出生缺陷的疾病负担变化趋势,为加强出生缺陷综合防治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基于2019年全球疾病负担研究(global burden disease,GBD)数据库,选取1990年至2019年中国5岁以下儿童先天性出生缺陷的发病率、死亡率及伤残调整寿命年(disability-adjusted life year,DALYs)率作为评价指标,采用Joinpoint回归模型分析1990年至2019年30年间,不同类型先天性出生缺陷疾病负担的变化趋势,并按性别比较5岁以下儿童先天性出生缺陷疾病负担的差异。结果与1990年相比,2019年中国5岁以下儿童先天性心脏异常(1 931.91/10万)、先天性消化系统畸形(364.63/10万)、神经管畸形(277.20/10万)、先天性肌肉骨骼和肢体异常(133.33/10万)及唐氏综合征(128.22/10万)的DALYs率分别降低了70.78%、71.61%、86.21%、36.84%及73.65%。1990年至2019年,中国5岁以下儿童不同先天性出生缺陷的死亡率和DALYs率总体上均呈下降趋势,但先天性消化系统畸形和唐氏综合征的发病率分别在2005年和2001年后开始呈现逐渐上升趋势;除先天性肌肉骨骼和肢体异常外,其余几类出生缺陷的发病率均是男童高于女童。结论1990年至2019年中国5岁以下儿童先天性出生缺陷的疾病负担大幅度下降,但先天性心脏异常疾病负担仍很严重且有些出生缺陷的发病率有上升趋势,需继续加强儿童出生缺陷的防治并根据其性别特征提出针对性措施。  
      关键词:先天性出生缺陷;5岁以下儿童;疾病负担;Joinpoint回归模型   
      218
      |
      134
      |
      1
      <HTML>
      <网络PDF>
      <引用本文> <批量引用> 40687524 false
      发布时间:2023-12-12
    • 肖雪玲,李怡轩,苏昕怡,王红红
      2023, 48(6): 887-894. DOI: 10.11817/j.issn.1672-7347.2023.220613
      摘要:目的艾滋病毒/艾滋病(human immunodeficiency virus/acquired immunodeficiency syndrome,HIV/AIDS)患者在疾病适应过程中面临着诸多困难。本研究基于综合任务模型,深入阐释该人群与HIV共存的疾病适应过程和体验,以及该过程中患者面临的适应任务,为促进该人群的疾病适应提供参考。方法采用诠释现象学设计,使用目的抽样选取研究对象,在43例HIV/AIDS患者中开展半结构式访谈,采用Van Manen的资料分析法分析数据。结果最终提取意义单元1 307个,形成主题6个,副主题14个;其中,HIV/AIDS患者的疾病适应过程总结为“阳光之下,阴影相加”,适应任务方面表现为心理锚定的方向、身体任务管理、社会网络与支持、就业益处和困境、关于未来的考虑等。结论HIV/AIDS患者的疾病适应过程是共性化和个性化特征并存的,构建干预策略时需要关注适应任务的相互影响和整体性,促进共性和个性问题的解决,从而助力该人群获得良好的适应结局。  
      关键词:HIV/AIDS患者;综合任务模型;现象学研究;疾病适应   
      126
      |
      122
      |
      0
      <HTML>
      <网络PDF>
      <引用本文> <批量引用> 40687329 false
      发布时间:2023-12-12
    • 汤观秀,雷俊,张秋香,曾晖,刘雍容,颜萍平
      2023, 48(6): 895-902. DOI: 10.11817/j.issn.1672-7347.2023.230003
      摘要:目的急性缺血性脑卒中(acute ischemic stroke,AIS)是中老年人致残的主要原因之一,早期活动对功能恢复具有重要作用。本研究旨在了解AIS患者早期活动实施的影响因素,为促进AIS患者早期活动实施、制订干预策略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采用目的抽样法,选取2021年6月至12月在中南大学湘雅三医院和长沙市第三医院卒中中心就诊的19名AIS患者及其照护者,以及为卒中患者提供医疗保健服务的19名医务人员、医院管理者或社区工作者作为访谈对象,基于社会生态理论模型确定访谈提纲,并进行半结构式访谈,采用Colaizzi七步法对访谈资料进行分析。结果依据质性访谈结果将AIS患者早期活动的影响因素总结为4个主题、12个亚主题,分别为医务人员因素(知识技能不足、对早期活动认知不足、职责分工不明确)、患者因素(疾病严重程度、知识缺乏、心理压力大、害怕跌倒)、社会环境因素(社会支持不足、人力资源和康复设备紧缺、医保支持力度不够)、证据与规范(早期活动证据有待完善、缺乏规范的早期活动流程)。结论AIS患者早期活动受到医务人员、患者、社会环境、证据与规范多个层面因素影响,针对以上因素制订综合干预策略有助于促进AIS患者早期活动的实施。  
      关键词: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早期活动;影响因素;质性研究;社会生态理论模型   
      185
      |
      94
      |
      0
      <HTML>
      <网络PDF>
      <引用本文> <批量引用> 40687353 false
      发布时间:2023-12-12
    • 赵晓华,张正,陈曾煜,田于胜,陈海燕,周建松
      2023, 48(6): 903-908. DOI: 10.11817/j.issn.1672-7347.2023.230043
      摘要:目的医务工作者存在遭受工作场所暴力的风险,会严重影响医务工作者的心理健康和工作状态。本研究探索抑郁在医务工作者工作场所暴力与职业倦怠间的中介作用。方法于2019年1月10日至2月5日期间,面向一线医务工作者发放问卷,通过问卷星平台进行方便抽样(滚雪球抽样),使用中文版工作场所暴力量表、马氏职业倦怠调查表和两条目患者健康问卷,收集横断面数据后进行描述统计、相关分析和中介模型检验。结果本研究有效样本3 684份,男性556名,女性3 128名,年龄为(31.63±7.69)岁。其中,2 079名(56.43%)医务工作者遭遇了工作场所暴力,687人(18.65%)筛查显示抑郁阳性,2 247人(60.99%)存在高职业倦怠。相关分析显示,工作场所暴力与抑郁(r=0.135)、工作场所暴力与职业倦怠(r=0.107)、抑郁与职业倦怠(r=0.335)均呈正相关(均P<0.001),控制协变量后工作场所暴力通过抑郁对职业倦怠的间接效应为0.25(SE=0.02,95% CI 0.21~0.28),占总效应的13.87%。结论工作场所暴力和抑郁与医务工作者职业倦怠密切相关,抑郁在工作场所暴力和职业倦怠间存在中介作用。本研究提示,要提升医务工作者沟通技巧,适当增设安检系统和应急预案,充分利用新媒体平台传递医患正能量,畅通医疗咨询和投诉举报渠道;对医护人员的抑郁情绪进行疏导将有助于减少工作场所暴力带来的危害,保护医务工作者身心健康,降低工作倦怠。  
      关键词:工作场所暴力;医务工作者;职业倦怠;抑郁   
      293
      |
      180
      |
      0
      <HTML>
      <网络PDF>
      <引用本文> <批量引用> 38367056 false
      发布时间:2023-12-12

      综述

    • 侯佳丽,孙璇
      2023, 48(6): 909-919. DOI: 10.11817/j.issn.1672-7347.2023.220146
      摘要:微RNA(microRNAs,miRNAs)是一种内源性的非编码单链小RNA,通过识别同源序列和干扰转录、翻译或表观遗传过程来调节基因表达。MiRNAs参与多种疾病进程,通过调控靶细胞活性、迁移、侵袭、凋亡、自噬等过程调节机体的生理病理状况。其中,let-7i在多系统中有较高表达,参与肿瘤、心脑血管疾病、纤维化疾病、炎症性疾病、神经退行性疾病等多种疾病进程,并通过不同的信号通路和关键分子在这些疾病中发挥正向或负向调控作用。此外,let-7i可作为多种疾病的早期诊断和预后的生物标志物,成为潜在的治疗靶点。作为生物标志物,let-7i更多的是与其他miRNAs联合用于诊断疾病,评估临床治疗效果或预测预后。  
      关键词:let-7i;肿瘤;心脏疾病;纤维化疾病;免疫调节;生物标志物   
      131
      |
      89
      |
      0
      <HTML>
      <网络PDF>
      <引用本文> <批量引用> 40687163 false
      发布时间:2023-12-12
    • 邓廷玉,石兆丰,肖宜超
      2023, 48(6): 920-929. DOI: 10.11817/j.issn.1672-7347.2023.220636
      摘要:心脏淋巴系统在心肌损伤后修复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其可能通过维持体液稳态和控制炎症反应来调控正常组织稳态和自然再生。心脏淋巴系统在心肌损伤后激活并参与心脏疤痕形成进程。近年来关于心脏淋巴系统和心肌修复的研究逐渐增多,通过多种动物模型在淋巴管生成和淋巴管内皮细胞分泌机制阐述了心肌修复再生。深入了解心脏淋巴系统的结构、分子和功能特征有助于开发针对心脏淋巴系统的靶向治疗方案。心肌修复机制和心脏淋巴管系统相关的靶点研究有助于为心肌梗死后心肌修复治疗提供潜在的新靶点、新策略。  
      关键词:淋巴系统;淋巴管生成;心肌梗死   
      235
      |
      197
      |
      0
      <HTML>
      <网络PDF>
      <引用本文> <批量引用> 40687400 false
      发布时间:2023-12-12

      临床病例讨论

    • 万金晶,赵立玲,金萍
      2023, 48(6): 930-934. DOI: 10.11817/j.issn.1672-7347.2023.220599
      摘要:强直性肌营养不良1型(myotonic dystrophy type 1,DM1)为罕见的常染色体显性遗传性疾病。中南大学湘雅三医院内分泌科收治1例以早发糖尿病和肌力下降为表现的DM1患者。采集患者外周血提取DNA进行基因检测,发现患者强直性肌营养不良蛋白激酶(dystrophia myotonica protein kinase,DMPK)基因的3'-非翻译区(3'- untranslated region,3'-UTR)的三核苷酸CTG重复大于100次,DM1诊断明确。对于合并肌肉症状等多系统异常的糖尿病患者,应当注意DM1这一罕见疾病的筛查。  
      关键词:糖尿病;强直性肌营养不良1型;强直性肌营养不良蛋白激酶   
      129
      |
      105
      |
      0
      <HTML>
      <网络PDF>
      <引用本文> <批量引用> 40687381 false
      发布时间:2023-12-12
    • 周钱辉,颜又新,刘毅,熊佳丽,周军,高燕,王琳,陈雀飞
      2023, 48(6): 935-940. DOI: 10.11817/j.issn.1672-7347.2023.220638
      摘要:隐源性机化性肺炎(cryptogenic organic pneumonia,COP)是指目前医疗手段未发现明确致病原因的机化性肺炎,有少部分COP可呈重症急进型特征,此类COP引起全身炎症风暴,可继发嗜血现象。现报告1例重症急进型COP继发嗜血现象病例,该患者为67岁男性,因咳嗽、气促、发热入院,起初误诊为重症肺炎,经抗感染治疗无效,且多次痰液病原学检查、肺泡灌洗液宏基因检测,未发现能解释患者病情的原因。患者病情逐渐恶化,出现嗜血现象,生化指标紊乱,考虑重症急进型COP,遂予激素治疗,病情逐渐缓解,肺部病灶吸收好转。COP继发嗜血现象罕见,具体机制需进一步研究论证。  
      关键词:隐源性机化性肺炎;重症急进型;嗜血现象   
      83
      |
      97
      |
      0
      <HTML>
      <网络PDF>
      <引用本文> <批量引用> 40687402 false
      发布时间:2023-12-12
    • 慕庆玲,王纯,刘红云,许友征,栾少红,夏宝国
      2023, 48(6): 941-946. DOI: 10.11817/j.issn.1672-7347.2023.220614
      摘要:原发性阴道直肠隔子宫内膜样腺癌罕见,发病机制尚不明确,临床无标准治疗方案。青岛市市立医院收治1例起源于深部浸润型子宫内膜异位症的阴道直肠隔子宫内膜样腺癌患者,因“月经淋漓不尽伴腹胀1个月、发现盆腔包块3天”就诊,既往曾于6年前行腹腔镜下双侧卵巢子宫内膜异位囊肿剥除术。影像学检查提示盆腔肿块可能侵及阴道直肠隔。初次保守手术病理证实阴道直肠隔子宫内膜样腺癌。其后行全面分期手术,术后化学治疗6次,随访2年无疾病复发及转移。临床遇到有子宫内膜异位症病史的患者,影像学发现卵巢外的盆腔病变时,应考虑到深部浸润型子宫内膜异位症及发生恶变的可能性,避免漏诊和误诊。  
      关键词:子宫内膜样腺癌;子宫内膜异位症;深部浸润型子宫内膜异位症;阴道直肠隔   
      125
      |
      92
      |
      0
      <HTML>
      <网络PDF>
      <引用本文> <批量引用> 40687469 false
      发布时间:2023-12-12
    0